努力推動兩國民間經濟文化交流 她把更多陜西元素帶向土耳其
來源:西安日報  |  2024-04-25 09:24:35

努力推動兩國民間經濟文化交流  她把更多陜西元素帶向土耳其_fororder_微信圖片_20240425085321

許春展示土耳其的工藝品。(西安報業全媒體記者 劉雪妮 攝)

  初見許春,她充滿異域風情的打扮給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得知她是土耳其華商會副會長兼秘書長,一切的不同尋常便有了答案。

  2018年,因為演藝和土耳其結緣,成為許春人生旅途的一個分岔口。從此,她開始頻繁往返于兩國之間,努力推動兩國民間的文化交流和經濟交流。

  越上年紀越覺得家鄉好

  有些人的人生,就像是一個傳奇,許春就是如此。從紡織女工到藝術館館員、中國音樂學院學生、“潮頭逐浪”的“深漂”演藝人員,再到土耳其華商會副會長兼秘書長,62歲許春的人生寫滿了“挑戰”二字。

  “到這個年紀,再回想一下,我似乎一直在走最難走的路。”許春説,上世紀90年代以前,她最大的人生目標就是離開生活的銅川小城。“那時候父母健康、無牽無挂,就覺得我一定要去外面看看更大的世界。”

  上世紀90年代初,許春從銅川市藝術館考入中國音樂學院歌劇專業,開啟了一段截然不同的人生旅程。畢業後,她毅然奔赴當時改革開放最前沿的城市深圳,成了一名“深漂”。多年後,再説起當年的經歷,言語間還能感受到許春當年的青春豪氣。“那些年,因為工作關係,我幾乎走遍了全國。”許春説。

  時光慢慢流向千禧年,因為女兒在西安讀書,許春也回到西安定居。不過,徹底安定下來,也是最近兩年。“一方面是因為父母年紀大了,另一方面是因為人越上年紀會越覺得家鄉好!”

  前些年,許春每年有一大半時間都在土耳其。她説:“土耳其三面環海,全年氣溫都很適宜。但也許是越上年紀越想家,對故鄉的思念一天天變得強烈。”

  讓許春最戀戀不捨的,是家的溫情。經常帶著母親上班這件事,在許春的朋友圈已經是一段佳話。採訪當天,亦是如此。採訪間隙,許春一聲聲“媽”“媽”的呼喚,可能才是家鄉最濃情的底色。

  藝術為媒 結緣土耳其

  大家都知道6月1日是國際兒童節,但在土耳其,兒童節是每年的4月23日,被稱為“國家主權與兒童日”。許春和土耳其的緣分,就是從2018年的土耳其“國家主權與兒童日”慶祝活動開始的。

  “每年的4月23日,土耳其都會舉行大型慶祝活動,邀請來自世界各國的少年兒童共同慶祝。”許春説:“也是機緣巧合吧,當時我正在延安,我想最能代表延安特色的就是安塞腰鼓了,於是就組織延安的孩子們把安塞腰鼓表演帶到了土耳其。”

  許春説,他們的節目被安排在了第一個。雖然大家語言不通,但藝術是相通的。安塞腰鼓歡快奔放的步伐、英武靈活的旋轉、高亢激烈的鼓點,給土耳其人民和媒體留下了非常震撼、深刻的印象。“第二天土耳其當地報紙還進行了報道,一個版面上9張圖,6張都是我們!”現在説起來,許春仍然充滿自豪。

  在土耳其的這次嶄露頭角,為許春打開了更廣闊的天地。之後,她加入土耳其華商會,在推動文化交流方面有了更大的舞臺。2022年,第九屆絲綢之路國際電影節在西安舉辦,許春就通過土耳其華商會推薦了兩部土耳其電影來參加展映。許春説:“我是做演藝出身的,希望能通過自己的努力讓兩國在民間文化演藝方面有更多交流。”

  把更多陜西的特産、技術帶出去

  許春告訴記者,土耳其人對中國人非常友好,“他們稱呼中國、中國人為‘秦’,稱呼中國茶葉為‘秦的茶’。”

  在銅川耀州瓷産地長大,許春對耀州瓷有一種特別的偏愛。採訪中,她提到了一件讓自己特別得意的事情。“有一次,我們華商會給土耳其貴賓贈送禮物,我就選了耀州瓷的茶罐,裝的也是咱陜西的茯茶,都是很有陜西特色的東西!”許春説,“果然他們很喜歡這些禮物,告訴我這對他們來説很有意義。”

  “能通過我的努力,將家鄉的東西展示給土耳其,這是讓人特別有成就感的事。”許春説,每當向土耳其朋友介紹起自己的家鄉都很自豪,也一直盡己所能推動土耳其和陜西、西安有更多往來。

  在土耳其華商會的推動下,去年5月,中歐班列(土耳其-西安)貨運代理協議在西安簽約。去年9月,西安市代表團赴土耳其、羅馬尼亞兩國開展經貿交流活動。其間,西安-伊斯坦布爾經貿合作暨中歐班列(土耳其-西安)交流對接會上,也有許春和土耳其華商會的身影。

  “這兩年,咱們西安的高新技術企業發展特別快,其中一些新技術、新産品正好符合土耳其的需求。”許春説,下一步,土耳其華商會考慮將西安在新能源、人工智能、生物科技等方面的新技術、新産品推廣到土耳其,推動西安和土耳其在經濟方面有更多交流。

  豐富的經歷,讓許春足夠從容、內心足夠強大,而這份從容和強大,又反哺了她的人生。“人生所有的經歷都是財富。走過這麼多地方,經歷過這麼多事情,我的內心獲得了成長。”許春説:“遇上再大的難題我都不會沮喪,堅持往前走,一切都會更好。”

  也是這份心靈上的積澱,讓她能更從容地看待目前做的事。“推動陜西和土耳其的民間交流,我們做的事很實在,只是需要時間慢慢沉澱。希望假以時日,我們的努力能開出更加嬌艷奪目的花朵!”(西安報業去全媒體記者 劉雪妮)

編輯:吳明玲
最新推薦
新聞
文娛
體育
環創
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