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物串聯起絲綢之路上的古老文明——陜西首次聯合亞美尼亞舉辦展覽
來源:陜西日報  |  2024-07-09 09:48:35

  今年是“絲綢之路:長安—天山廊道的路網”申遺成功十週年。近日,西安博物院聯合亞美尼亞埃裏溫歷史博物館,共同舉辦“榴花照眼 文化傳香——亞美尼亞18—20世紀文化瑰寶展”。展覽將持續至8月17日。這是陜西首次與亞美尼亞攜手舉辦展覽。

  “中國、亞美尼亞歷史悠久,從古時絲綢之路上的親密交流,到現代的友好往來,交流不止,文明不息。我們希望此次展覽成為兩國的一次文化碰撞,讓觀眾見證兩國的文化精粹在西安博物院匯聚。”西安博物院參與此次展覽籌備工作的策展人孫振楠介紹。

  該展覽選取亞美尼亞埃裏溫歷史博物館館藏文物94件(組),西安博物院館藏文物23件(組),包括陶器、金銀器、瓷器、手工織品等共計117件(組)精美文物。展覽包括“美麗的高加索明珠”“亞美尼亞傳統服飾”“亞美尼亞銀制手工藝品”“亞美尼亞地毯藝術”“絲路連接世界”5個單元,以文物為媒、絲路為橋,帶領觀眾領略亞美尼亞燦爛的文化。

  “真漂亮!”“這是手工做成的嗎?”“和咱們新疆的服飾很像。”“地毯上的圖案好複雜,用了很多工藝吧?”6月24日,走進西安博物院一樓臨展廳觀看展覽的遊客發出讚嘆。

  身著漢服的遊客景媛媛告訴記者,她之前去過亞美尼亞的鄰國格魯吉亞旅行,兩國的文化有相似之處。

  “原本是想來看看長安的歷史發展,沒想到還看到了具有異域風情的展覽。看到亞美尼亞的文物,我感到非常親切。”景媛媛説。

  亞美尼亞位於高加索群山之中,是一方歷史悠久的土地,亞美尼亞人民在此不斷創造屬於自己的璀璨文化。

  青銅時代早期,亞美尼亞高地就是一處重要的銀制器物製作中心。亞美尼亞人利用金屬銀製作服飾配件、生活器皿等物品的傳統已流傳數千年之久,成為亞美尼亞應用藝術最重要的組成部分。亞美尼亞銀制器物以獨具匠心的設計、登峰造極的工藝聞名於世。其中,銀腰帶是亞美尼亞傳統服飾必不可少的配件,通常用於婚禮等重要場合。過去,銀腰帶代表著社會地位和家庭財富,不同地區的銀腰帶雖風格各異,但都裝飾有吉祥寓意的圖案。

  6月19日,來自東北的遊客張鑫帶著兩個孩子在此參觀。他告訴記者:“通過觀展,我們對亞美尼亞當地的風土人情有所了解,孩子們最喜歡的就是這個銀腰帶。”

  亞美尼亞是東方手工地毯編織的中心地之一。獨特的資源優勢,加上亞美尼亞深厚的文化底蘊,造就了亞美尼亞地毯精湛繁複的圖案設計、豐富多變的色彩應用、獨具匠心的製作工藝。

  為了讓觀眾能更好地將中國手工藝品與之對比,與亞美尼亞地毯一起展出的還有西安博物院的館藏珍品——清代龍紋絲綢。

  “亞美尼亞與中國的交流從未中斷。我們在展覽中還增加了西安博物院珍藏的精品文物,從漢代的銅蠶到唐代的三彩駱駝,每一件都展現著古代長安的繁榮景象,是中西方文化交流的見證。”孫振楠説。(陜西日報記者 趙茁軼 實習生 趙含玥)

編輯:吳明玲
最新推薦
新聞
文娛
體育
環創
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