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8日,天還未亮,陜西渭南蒲城縣的秦家羊肉店的張興文便忙碌了起來。洗肉、熬湯、切肉、和面、烤餅,每一步都有條不紊地進行中。
水盆羊肉 供圖 蒲城縣委宣傳部
早上 7 點,晨光熹微,街上行人三三兩兩,羊肉店裏熱氣升騰、香氣四溢。店裏師傅穿梭在大鍋和大桌之間,用大嗓門叫著排號票。
來自中國、哈薩克斯坦、烏茲別克斯坦、土庫曼斯坦、剛果布、孟加拉國、泰國、所羅門群島等國的14名長安大學的國際觀察員埋頭于大碗中和大饃之中,認真品味這來自西北小縣城的特色美食。
國際觀察員品嘗蒲城睜眼辣子蘸羊腿 攝影 吳明玲
“蒲城的水盆羊肉,講究肥瘦相宜,選用的是帶有適量脂肪的羊肋條肉,這樣燉出來的羊湯,湯頭特別醇厚。再配上剛出爐的月牙餅,一口下去,唇齒留香,能讓你回味無窮。”看著這群來自天南地北的客人,張興文細緻地向他們講解蒲城水盆的地道做法。
一碗碗待加湯的水盆羊肉 攝影 吳明玲
據了解,水盆羊肉最早可以追溯到商周時代的“羊臐”,歷經秦漢、唐宋等歷史時期的演變,逐漸形成了今天所見的美食。在陜西地區,水盆羊肉不僅是一道家常菜,更是一種文化符號,承載著當地人民的情感與記憶。手撕羊肉與花椒出頭是蒲城水盆最大的特點,食用時與燒餅或白吉餅同吃,佐以糖蒜、辣子醬、鮮蒜瓣,肉爛湯清,鮮香入味,別具風味。湯清、肉塊大、味醇、鮮麻。如今,一碗熱氣騰騰的水盆羊肉已成為蒲城人早餐的標識,“吃得硬!”是外地人對蒲城早餐的評價。
多國國際觀察員品味蒲城美食 攝影 吳明玲
帶著對中華美食文化的濃厚興趣,來自孟加拉國的國際觀察員SHAHARIAR SHIFAT 仔細觀察了店家製作水盆羊肉的全過程,從選材、烹制到調味,他仔細地向店內工作人員請教,遇到比較複雜的工藝 ,甚至還請師傅親自上手示範,以求了解到這一美食的精髓。
“我今天吃了渭南蒲城的特色水盆羊肉。非常好吃,味道美美噠。我的家鄉也吃羊肉,但是我們那邊調料會放得比較多,我喜歡吃不一樣味道的美食,這家的醬好香我第一次看以為好辣但沒有那麼辣。湯裏放餅特別好吃。”SHAHARIAR SHIFAT 説道。
面對蒲城水盆羊肉的美味,來自阿塞拜疆的加法爾,更是自己開發了新吃法,將羊肉沾了辣椒,拌著香菜夾在餅裏,津津有味地品味。來自烏茲別克斯坦的阿斯禮則是將月牙餅掰碎泡著羊湯吃。
“我是土生土長的陜南安康人,我的家鄉沒有吃水盆羊肉的習慣,這次來蒲城當地吃的水盆羊肉印象深刻,這裡的味道很正宗,湯鮮肉美,我很喜歡。”長安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的國際觀察員唐莎莎説。
美食承載著人們對生活的熱愛,也是文化傳承和社交的紐帶,通過美食文化的碰撞與交流,增進國際觀察員對中國美食文化的理解,可以讓更多的人了解和喜愛中華飲食文化。期待未來可以在世界更多地方吃到地道的渭南美食,讓更多中國味道深入人心。(文 吳明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