講解員為國際觀察員們介紹漢字的起源 攝影 吳明玲
11月28日,來自長安大學的14位國際觀察員走進陜西渭南白水縣,參觀了歷史悠久的倉頡廟,深度感受中華文化的深厚底蘊。
倉頡廟,這座為紀念中華文字始祖倉頡而建的聖地,已屹立千年,見證了歲月的滄桑與變遷。其歷史可追溯至1800多年前,廟宇之內,古柏參天,蔚為壯觀。其中,48棵千年古柏更是被譽為“綠色國寶,活著的文物”,它們與黃帝陵、孔廟的古柏群並列為中國的三大古廟古柏群,共同訴説著歷史的輝煌與文化的傳承。
此次參觀之旅,不僅讓國際觀察員們深刻領略到了漢字的獨特魅力,更讓他們對中華文明有了更加全面、深入的認識和理解。被譽為“四聖故里”的白水縣,以其豐富的文旅資源和深厚的文化底蘊,吸引著越來越多的國際目光。(文 陳丹)
國際觀察員們深入了解倉頡造字的歷史文化
倉頡手植柏,歷經千年仍然枝繁葉茂 攝影 吳明玲
國際觀察員觸摸千年古柏,感受歷史印記 攝影 黨驍
講解人員位國際觀察員介紹倉頡廟相關歷史 攝影 黨驍
倉頡廟內青磚灰墻與參天古柏相得益彰 攝影 彭一鵬
講解員為國際觀察員介紹倉頡廟的歷史文化 攝影 黨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