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在線陜西報道(記者 柳洪華):1月16日,陜西省第十四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三次會議在西安召開。政府工作報告指出,2024年陜西地區生産總值超過3.5萬億元、增長5%左右。
其中,陜西汽車、有色金屬行業增加值分別增長18%、16%以上,太陽能電池、積體電路圓片産量分別增長57.2%、36.7%,新能源汽車産量達到119.8萬輛……重點産業集群“百億提升、千億跨越、萬億壯大”穩步推進;秦創原建設取得新成效,“三項改革”新20條措施落地實施,科技型中小企業和高新技術企業數量分別增長25%、15%……陜西創新引領,現代化産業體系加快構建。
“政府工作報告為全省的經濟社會發展指明瞭方向,其中提到2024年全省有47項成果榮獲國家科學技術獎,獲獎總數全國第2,作為航天領域的科技工作者,我感到非常振奮,説明我們從科技大省向科技強省邁進,這是培育新質生産力的優勢所在。”陜西省人大代表、陜西航天時代導航設備有限公司首席技師劉湘賓説。
陜西省人大代表、陜西航天時代導航設備有限公司首席技師劉湘賓談感受 攝影 柳洪華
創新帶來了産業的升級。在2024年國家先進製造業集群競賽勝出名單中,全國共有35個先進製造業集群上榜,陜西牽頭建設的寶漢天工業母機集群、榆鄂寧現代煤化工集群成功入選,加上2019年入選的西安市航空集群,陜西國家先進製造業集群已有3個。
以由陜西省寶雞市、漢中市和甘肅省天水市聯合申報的寶漢天工業母機集群為例,依託三市在工業母機領域的産業基礎、研發實力,集聚了秦川機床、星火機床等行業龍頭企業和寶雞機床、渭河工模具、天水鍛壓、漢江機床、漢江工具等骨幹企業,擁有從“零部件”到“整機、智慧産線、市場服務”較為完備的工業母機製造産業鏈。
陜西省政協委員、民盟陜西省委科技委主任、西安交通大學機械工程學院副院長賀健康接受採訪 攝影 柳洪華
陜西省政協委員、民盟陜西省委科技委主任、西安交通大學機械工程學院副院長賀健康認為,通過建設秦創原創新驅動平臺、實施“三項改革”等舉措,近年來陜西科技成果轉化成效明顯,實現了科研成果從“書架”到“貨架”的轉變。“大力發展培育新質生産力離不開科技創新,通過政策引導、人才資源配置、社會資本引入、打造技術經理人隊伍等措施,幫助高校科研人員進行成果轉化;同時加強與市場對接,讓在實驗室、小試階段的産品放到市場上錘鍊,進一步擴大成果轉化實效,推動新質生産力發展。”賀健康説。
産業因“新”而活,經濟向“新”而進。過去的一年,陜西經濟高品質發展成效明顯,一系列科技成果不斷涌現,傳統産業、新興産業、未來産業追“智”逐“綠”,向“新”而行、以“質”致遠,新質生産力正在成為高品質發展的強勁推動力、支撐力。
政府工作報告指出,2025年要加強産業體系建設,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産力。新的一年,陜西將推動經濟結構持續優化、提升全要素生産率、壯大新動能新優勢,加快以科技創新引領新質生産力發展,建設現代化産業體系,為中國式現代化構築堅實物質技術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