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餘件(組)精品文物再現“文景之治”盛況
來源:三秦都市報  |  2025-01-17 09:26:27

百餘件(組)精品文物再現“文景之治”盛況

展覽現場。三秦都市報記者 趙爭耀 攝

  漢文帝與漢景帝父子二人躬行節儉、彰顯仁德,開創了舉世聞名的“文景之治”。1月16日,由漢景帝陽陵博物院與陜西省考古研究院聯合策劃舉辦的“從白鹿原到咸陽原——考古視野下的‘文景之治’印記”特展正式對公眾開放,共展出漢文帝霸陵和漢景帝陽陵出土的精品文物百餘件(組)。

  此次展覽由“循跡帝陵”“探源文景”“掠影治世”三個單元組成。“循跡帝陵”單元從考古勘探發掘成果入手,以漢文帝霸陵與漢景帝陽陵陵園形制為例,分析西漢帝陵發展演變脈絡,闡釋帝陵陵園形制佈局所蘊含的政治文化內涵,揭示作為古代國家重點工程的帝陵與現實政治格局的關係;“探源文景”單元以“守成與變革”“固本與強軍”“仁政與德治”三個視角,呈現文景時期所採取的一系列富國強基的具體措施,溯源“文景之治”治世典範的歷史成因;“掠影治世”單元擷取霸陵考古出土陶器、金銀器以及樂器等典型器物,以“土火涅槃 微笑最美”“吉金鑄史 其光永存”“琴瑟在禦 歲月靜好”三個章節分類展示,挖掘參展文物的文化內涵與藝術價值,解讀其背後的歷史故事,讓文物會説話、活起來。

  頭戴鐵鉗的刑徒俑、被剃光頭髮的髡(kūn)刑俑,或為漢文帝廢除酷刑、輕刑慎罰的歷史見證;帶有濃郁草原風格的金、銀、青銅器隨葬飾品,從一個側面揭示了中華文明多元融合的歷史進程;著衣式陶俑恬靜祥和的面容,讓人們窺見“文景之治”的盛世景象……記者在展覽現場看到,漢文帝霸陵與漢景帝陽陵陵區出土的各類珍貴文物,或工藝精湛、製作精良,或器型優美、惟妙惟肖,或樸素無華、煙火人間。“展品主要選自霸陵考古出土具有代表性、典型性文物共計88件(組),配套擇優遴選漢陽陵精品文物40件以及文物標本35件。”據漢景帝陽陵博物院副院長李明介紹,此次展覽在展品選擇與佈局上,關注參展文物與主題的契合性,詮釋展品內在關聯性,團組化或個性化設計展品展示,全面展現文景父子兩代明君共同締造的治世圖景,揭示治世背景下制度文明與物質文明的輝煌成就。

  “江村大墓根據其位置、形制、規模以及竇皇后陵位置關係等多重因素,最終確認為漢文帝霸陵。霸陵在形制上創新頗多,如首創雙重陵園、形成外藏系統、出現祔葬墓、陵邑與陵園分離等,對後世西漢帝陵規劃佈局影響深遠。”“從漢文帝霸陵選址白鹿原到漢景帝陽陵復歸咸陽原,反映出帝陵選址的諸多層面的考量,但因政治需要、扼守交通要道的因素,確實發揮了緩衝威脅、屏衛京師的重要作用。”在當天的開幕式上,主辦方特邀西漢帝陵考古權威專家焦南峰以及策展人(特邀)曹龍,對西漢帝陵考古成果及展覽進行點評和詮釋,講述了霸陵與陽陵考古的歷史淵源與重要研究成果,分享了策展過程中不為人知的故事。

  為方便遊客參觀,漢景帝陽陵博物院將於1月18日開通節假日、雙休日公交擺渡車,屆時,遊客可在漢陽陵與西安市行政中心地鐵站之間便捷往返。(三秦都市報記者 趙爭耀)

編輯:吳明玲
最新推薦
新聞
文娛
體育
環創
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