陜西渭南:豆香縈渭水 非遺匠心傳
來源:中央廣電總臺國際在線  |  2025-04-09 16:22:30

  清晨的渭南市,一縷豆香裹挾著煙火氣在街巷間氤氳。循香而去,八郎豆腐泡店內,師傅們正手持木勺,將凝脂般的豆花輕柔地舀入青瓷碗中,澆上一勺滾燙的老漿,撒上油潑辣子與香椿末,再配上一塊烙得金黃酥脆的麥麵餅子——這便是渭南人刻在基因裏的鄉愁味道。2013年,這道傳承三百餘年的美食技藝正式列入渭南市非物質文化遺産名錄,成為鐫刻城市記憶的文化符號。

陜西渭南:豆香縈渭水 非遺匠心傳_fororder_圖片1

渭南豆腐泡

  渭南豆腐泡的製作,是一場與時光對話的匠心修行。從“擇一粒黃豆”開始,便註定了它的不凡:上等黃豆需歷經十二時辰的浸泡,在石磨的吟唱中化作瓊漿;老漿發酵講究“三伏三九”的時令密碼,讓豆花在微生物的魔法中凝結出如玉的質地;而麥麵餅子的製作更需“文武火交替”的烙制藝術,方能在酥脆與柔韌間找到黃金平衡。老輩人説,做豆腐泡就像養孩子,急不得,也省不得。“這份擇一事終一生”的堅守,正是中華飲食文化“敬天惜物”精神的生動寫照。

陜西渭南:豆香縈渭水 非遺匠心傳_fororder_圖片2

電力工作人員正在給老闆介紹用電安全注意事項

  4月9日清晨,當第一縷陽光還未爬上八郎豆腐泡的青色屋檐,國網渭南供電公司的“紅馬甲”們已帶著工具箱叩響了店門。他們穿梭在後廚的煙火氣中,為老店的電路“把脈問診”。針對豆腐泡製作中“老漿恒溫發酵”“文火慢烙”等特殊工藝,該公司根據“一戶一策”服務,定期組織共産黨員服務隊聯合網格內供電所進行入戶安全檢查,確保老漿在最佳環境中“呼吸”,讓“三分武火鎖香,七分文火養酥”的麥餅精髓得以完美呈現。

  “以前總擔心跳閘毀了整鍋老漿,現在有了‘電力管家’,我們能更專注地琢磨手藝了。”店主陳光輝感慨道。

  正如豆腐泡製作中“老漿引新漿”的智慧,文化的傳承需要代代相續的堅守,也需要與時俱進的賦能。為串聯起電力人與非遺守護者的接力傳承,國網渭南供電公司將非遺保護納入“社會責任地圖”,建立起“定期巡檢+應急響應+工藝適配”的三維服務體系。每一條安全可靠的電路,都在為文化基因的傳承充電以“滿格電力”持續守護非遺之美,讓老手藝在新時代綻放更璀璨的光芒。正如豆腐老漿在時光中沉澱出醇厚,傳承的文明也在光明守護中愈發明亮(文/圖 師宜文 師紅娟 張晶)

編輯:吳明玲
最新推薦
新聞
文娛
體育
環創
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