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繪Shaanxi】“五一”去哪?壺口瀑布奔騰處 且聽歷史與自然的對話
來源:中央廣電總臺國際在線  |  2025-04-29 15:56:37

  “五一”小長假將至,踏青賞景正當時。地處黃河中游的陜西省宜川縣,依託壯美自然景觀與深厚文化底蘊,悄然躍升為旅人心中的“詩與遠方”。這裡既有黃河奔騰的豪邁氣魄,又有青山疊翠的生態畫卷,更融紅色記憶與非遺匠心於一體,為遊客打造多元化的假日體驗。

【AI繪Shaanxi】“五一”去哪?壺口瀑布奔騰處且聽歷史與自然的對話_fororder_圖片1

壺口瀑布景區AI設計圖

  壺口瀑布:黃河的雄渾史詩

  “五一”將至,壺口瀑布正處於水勢豐沛期,40余米高的斷崖上,黃河水似千軍列陣奔涌而下,激蕩起百米高的銀鏈飛霧,經陽光折射形成“霓虹飲澗”氣象觀測級奇觀。瀑布兩岸山巒疊翠,無人機俯瞰視角下,金黃怒濤與青綠生態廊道構成震撼的“山河交響”圖景。

  今年“五一”,景區以“黃河魂·詩畫遊”為主題,推出沉浸式體驗項目:AI動態捕捉與全息投影技術打造的“黃河天幕”4D體驗館,讓遊客穿越時空感受瀑布奇觀;《黃河大合唱》誕生地每日上演快閃合唱,經典旋律與瀑布轟鳴交織,重現歷史豪情。同步上線的“九曲黃河數字漫遊館”運用先進的數字技術融合應用,打造一場沉浸式的黃河文化體驗之旅,讓遊客“雲巡遊”,用腳步丈量黃河的九曲十八彎。

【AI繪Shaanxi】“五一”去哪?壺口瀑布奔騰處且聽歷史與自然的對話_fororder_圖片2

蟒頭山國家森林公園AI設計圖

  蟒頭山秘境:神話鐫刻的生態史詩

  距壺口瀑布僅40公里的蟒頭山國家森林公園,以1439米的海拔巍然矗立於黃土高原腹地。這座山不僅風光旖旎,更承載著深厚的文化底蘊,與壺口、大禹治水有著不解之緣。這座被《山海經》記載的地質奇觀,傳説中五座山峰由大禹治水時斬殺的九頭怪蟒相柳所化,其梳狀地貌體系由多條黃河支流經萬年切割,形成“千刃列屏,萬谷回音”的壯闊地質奇觀。

  作為暖溫帶落葉闊葉林帶的活體標本,園區2120公頃土地上89.1%的森林覆蓋率孕育出立體生態寶庫,油松、白樺與山桃、連翹交織成斑斕畫卷。景區鋪設的生態步道串聯起多處古跡,沿途多處觀景臺可俯瞰洛河峽谷的層巒疊嶂,是徒步愛好者的天堂。  

【AI繪Shaanxi】“五一”去哪?壺口瀑布奔騰處且聽歷史與自然的對話_fororder_圖片3

秋林抗戰紀念地景區AI設計圖

  紅色秋林:觸摸抗戰歲月的溫度

  秋林抗戰紀念地景區位於宜川縣城東10公里的秋林鎮,距壺口瀑布僅20分鐘車程。作為國家4A級旅遊景區、陜西省文物保護單位,這裡不僅是延安市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更是一座鐫刻著全民族抗戰記憶的露天博物館。通過文物與歷史影像,景區生動充分展示了1937—1945年之間,中國共産黨積極倡導並堅決維護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展館內,昔日的窯洞、糧倉,銹跡斑駁的軍械,泛黃的報紙,復刻的作戰沙盤,無聲訴説著秋林作為抗戰指揮中樞的戰略意義,這片浸潤著熱血與信仰的土地,正以其獨特的革命文物矩陣,構建起連接歷史與未來的精神豐碑。

【AI繪Shaanxi】“五一”去哪?壺口瀑布奔騰處且聽歷史與自然的對話_fororder_圖片4

鳳翅山牡丹園AI設計圖

  鳳翅山牡丹園:國色天香的春日盛宴

  作為國家AAA級旅遊景區,宜川縣鳳翅山牡丹園以“國色天香”之姿成為“五一”賞花的熱門打卡地。園區總佔地面積100畝,栽植牡丹9大色系101個品種共3.5萬株,其中50年樹齡的古牡丹21株、20年樹齡牡丹2000株,蒼勁枝幹間綻放的花朵更顯雍容華貴。芍藥則栽植60個品種5000株,與牡丹交相輝映,織就春日繁花勝景。

【AI繪Shaanxi】“五一”去哪?壺口瀑布奔騰處且聽歷史與自然的對話_fororder_圖片5

宜川黃河古渡口小鎮AI設計圖

  鄉村拾趣:民俗與自然的交響

  宜川的美麗鄉村不僅藏著文化瑰寶,更孕育著充滿活力的田園野趣。王灣生態旅遊休閒觀光園(免費開放)以田園野趣為核心,打造親子互動、蔬果採摘等沉浸式體驗項目,成為家庭遊客的假日樂園。

  沿宜川“最美農村路”鳳馬路前行,崖底驛站如遺落山間的詩意棲居——茅草屋建築古樸悠然,小橋流水掩映其間,泛舟湖上可見碧波瀲艷,鳳翅山色與壺口煙霞相映成畫,既是遊客靜享慢時光的秘境,也是“網紅”鏡頭中“山水田園”的理想範本。

  昝家山鄉村旅遊示範點則進一步延伸鄉村魅力,成為宜川“慢生活”的縮影。這裡傳統民宿與地道農家菜館林立,從依山傍水的精品民宿到主打陜北粗糧的土菜館,為遊客提供多樣選擇。

【AI繪Shaanxi】“五一”去哪?壺口瀑布奔騰處且聽歷史與自然的對話_fororder_圖片6

宜川美食AI設計圖

      舌尖盛宴:黃河岸邊的風味密碼

  宜川美食以質樸醇厚為底色,融合黃土高原的煙火氣與黃河畔的物産饋贈,每一口都是對傳統的致敬。壺口酥梨如金色明珠,果皮薄透、汁水清甜,黃河沙土孕育的獨特風味使其遠銷四方;“豪華版”洋芋擦擦(宜川庫勒)將蘿蔔擦絲,配上炒制的五花肉、粉條上鍋蒸制,是陜北餐桌的“百搭主角”。若想嘗古法滋味,米黃以黃米發酵烙成半月薄餅,油香可口,喚醒味蕾。麵食文化在此亦大放異彩——蕎麥麻食掐成貝殼狀,澆一勺羊湯臊子,鮮香暖胃;宜川油糕用軟糜子與紅棗炸至金黃,外酥裏糯,甜香與粉湯的鹹鮮碰撞出年節記憶。而燒饃饃則以白麵混油鹽烘烤,焦脆耐存,曾是遠行者的乾糧,如今化作穿越時光的鄉愁滋味。從酥脆到綿軟,從清甜至酸辣,宜川以美食為媒,講述著黃河岸邊的四季故事。

  壺口的驚雷已震碎暮春,鳳翅山的牡丹正鋪就雲錦。這個“五一”,來宜川吧——讓黃河的濤聲濯洗耳畔,聽浪涌中藏著大禹斧鑿的鏗鏘、艄公號子的迴響;踏入青磚古巷,撫過磚隙苔痕,似觸到舊時電波穿越時空的震顫;登上蟒頭山巔,看晨霧從神話的裂縫中升起……(文/圖 張雅潔)

編輯:吳明玲
最新推薦
新聞
文娛
體育
環創
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