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在線陜西報道(記者 柳洪華):從半導體晶片領跑全國,到“綠電+”模式示範西部;從新能源汽車的産量登頂,到航空發動機的戰略轟鳴;從“軟文化”在世界文明中全息投影,到“硬科技”在全球産業中參與分工……西安用千年創新血脈,餵養新質生産力的根系。
5月26日至28日,來自孟加拉國、加拿大、埃及、埃塞俄比亞、意大利、哈薩克斯坦、韓國、巴基斯坦、突尼斯、英國等10個國家的10位外籍專家,將以“在西安看中國:向新求質”之名走進企業、社區,重點對産業創新、科技創新和服務創新進行調研,在“西安式創新”中感受“未來在中國”。
活動主視覺圖 設計 陳書明
調查研究不僅是我國高品質發展的“傳家寶”,在當前複雜的國際環境下,邀請各國外籍專家調研中國城市,更是“中國的開放之門越開越大”的重要體現。
當十三朝古都的厚重歷史與智慧製造的AI變革相遇,當絲路古道上的駝鈴悠悠化作中歐班列的汽笛聲聲,作為中國與世界溝通的紐帶城市,西安以創新鏈激活産業鏈、以開放力重塑競爭力,向世界遞出一張産業與科技融合創新的金色名片。
此次外籍專家西安調研行系列活動,將通過走進企業車間、踏訪創新街區、參觀産業基地等形式深入産業一線,解碼西安産業升級新引擎。
西安之行,外籍專家如何透視西安産業密碼?
外籍專家將在西安碑林環大學硬科技創新街區,了解硬核科技從實驗室到全球市場的創新脈絡;在斯瑞新材科技産業園,實勘我國新興産業帶給全球供應鏈的發展紅利;在秦創原·西安未央科技成果轉化基地,感受人工智能等前沿技術創新的澎湃脈搏;在長安先導産業創新中心,探討圍繞關鍵核心技術開展應用型技術研究,推動從“硬科技”向“好産品”的躍遷;在茯茶小鎮,親赴一場由“茶文化、茶産業、茶科技”組成的茶香之約……綜合展現西安在新科技、新産業、新文化等賽道的國際合作潛力值。
這裡不僅是古絲綢之路的起點,更是傳統製造業的重鎮、新興産業的高地。外籍專家將用全球視角丈量西安的産業經緯,解鎖世界對這座城市的認知新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