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十三朝古都西安,古老的城垣與現代的科創浪潮交相輝映。如今,西安以科技創新為筆,在新時代畫卷上勾勒未來産業的宏偉藍圖。5月28日,來自孟加拉國、加拿大、埃及、埃塞俄比亞、意大利、韓國、巴基斯坦、英國等國家的外籍專家走進西安市新型研發機構長安先導産業創新中心,調研尖端生命科學、生物醫藥創新中心先導芯超生物樣本庫和心血管醫學3D列印實驗室等科研項目,深度探訪這座城市如何以未來産業和新興技術突破為引擎,加速新質生産力培育,打通科技成果轉化“最後一公里”。
外籍專家走進長安先導産業創新中心
作為西安市委、市政府佈局的新型創新樞紐,長安先導産業創新中心以 “政府引導、企業運營、市場推動” 的市場化機制,構建起航空航天、生命科學、人工智能、物質科學等前沿領域的創新生態。從重量小于7克的超輕量航電晶片到實現每分鐘10萬轉速的空壓機,從重塑正常功能腸道菌群的膠囊到可以及時控制細胞活性的肝癌免疫治療生物學研發,多領域的科研成果在此綻放。“截至目前,中心擁有創新平臺19個,在研項目115個,技術攻關平臺489個。”外籍專家在工作人員的介紹下,逐漸搭建起對長安先導産業創新中心科創生態體系的認識。
工作人員向外籍專家介紹創新科研成果
走進先導芯超生物樣本庫,外籍專家深入了解了當下技術攻關和成果轉化的進程,“我們的研發團隊不斷探索和開發新的細胞治療技術,包括新型細胞療法的開發、細胞培養技術的優化,以及細胞産品的創新應用。”工作人員介紹道,“公司專注于腫瘤尤其是消化道腫瘤早期篩查、早期診斷、預後評估、指導個性化治療領域‘拳頭’分子診斷試劑盒的研發及生産。”
“之前對西安這方面的了解不是特別多,更多的只知道西安是一個古老的城市。”來自意大利的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外籍教師娜塔麗感慨,“通過剛剛了解到的許多細胞治療的項目和科研,我看到了西安的另一面,也希望歐洲專家可以來西安走一走,和這樣創新科研類的企業進行交流。”
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外籍教師娜塔麗(右一)仔細觀察3D列印的器官模型
在心血管醫學3D列印實驗室,西安馬克醫療科技有限公司展示的3D 列印心血管模型技術讓專家紛紛駐足觀察。這家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與全球20多個地區的300余家醫院合作,通過醫學影像數據建模與增材製造技術,為複雜心血管手術提供定制化術前規劃方案。“儘管3D技術已經在很多國家開始應用,但醫學3D列印是一個新的方向,而且我想中國在這個領域處於領先地位。”來自埃及的中央廣播電視總臺CGTN阿語部外籍記者王慕林拿起展示臺上的3D模型表示,“像這樣1:1列印出人體內器官再進行設計治療方案,這個技術的應用能有助於拯救全世界數百萬人的生命。”
生物樣本庫的跨國合作案例、3D 列印技術的國際臨床網絡、細胞治療項目的全球多中心研究計劃,勾勒出一幅 “開放創新” 的立體圖景。站在新質生産力發展的歷史節點,長安先導産業創新中心堅持科技創新與市場化機制深度融合,讓未來産業與全球治理同頻共振。在西安,看見的不只是秦磚漢瓦的歷史記憶,更是新質生産力破土而出的蓬勃力量。(文/圖 陳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