陜西渭南:建平臺 壯主體 多項科技創新成果落地生花
來源:中央廣電總臺國際在線  |  2025-05-30 21:04:21

  5月29日,渭南市政府新聞辦公室召開建強科創平臺促進成果轉化新聞發佈會,渭南市科技局黨組成員、副局長張勝康介紹相關情況。

  近年來,渭南市以秦創原建設為主線,在構建科創平臺、壯大創新主體、推動成果轉化及優化創新生態等方面取得的顯著成效,先後建成3D列印國家級創新創業孵化器、省級山羊乳産業技術創新聯合體等各類創新平臺183個。

陜西渭南:建平臺 壯主體 多項科技創新成果落地生花

發佈會現場

  在平臺建設方面,渭南市聚焦“353”主導産業與縣域特色産業,大力推進技術創新平臺建設,已建成各類創新平臺183個,涵蓋3D列印國家級創新創業孵化器、省級山羊乳産業技術創新聯合體等,填補多項省級平臺空白,市級重點實驗室也即將批復。區域創新平臺佈局持續優化,形成了“1+5”的高新區協同創新格局,蒲城高新區在縣域高新區評價中位居全省首位。同時,其積極申報秦創原産業創新聚集區,增材製造、羊乳産業創新聚集區已獲批,戰略性新興産業發展迅猛,2024年3D列印等産業增加值增速居全省第二。此外,立足農業資源優勢,建設秦創原渭南農業創新谷,涉農創新平臺取得25項技術創新,推動産業增值顯著,科技賦能農業發展成為改革創新示範案例。

  企業培育成效顯著,科技型企業實現三年倍增。通過實施“登高、升規、晉位、上市”工程,科技型中小企業和高新技術企業數量大幅增長,2024年,高新技術企業、科技型中小企業、瞪羚企業分別突破400家、1000家、20家,31家企業進入陜西省上市企業後備庫,數量居全省第二。北人印機入選國家級製造業單項冠軍,美邦藥業成功上市,石羊農科掛牌新三板。財政科技投入持續加大,近四年累計投入9.32億元,全社會研發經費突破20億元,增速全省第二,企業研發投入佔比遠超全省平均水準。科技創新成果豐碩,13項成果榮獲2024年度省科技獎,多項技術填補國內空白、實現進口替代,有力推動了縣域産業轉型升級。

  科技成果轉化動力強勁,“三項改革”不斷深化。渭南出臺促進科技成果轉化措施,梳理高校院所科技成果439項,轉化落地27項。積極引進技術轉移中心,舉辦科技成果轉化活動13場次,技術合同成交額三年增幅413.11%,2024年突破30億元,榮獲全國技術合同認定登記優秀單位。校地合作深入開展,與多所高校合作,多項院士科研成果在渭南轉化。科技金融融合取得突破,設立科技創新發展基金,累計投資9家企業6700萬元,引導金融機構跟進投資7.55億元,培育上市後備企業5家,形成“渭南模式”。

  創新生態不斷優化,飛地孵化模式成效顯著。借助西安科技資源,成立渭南(西安)創新創業孵化器,已引進科技型企業113家,6家企業落地渭南,獲批全省首批高能級科技企業孵化器,正爭創國家級。人才活力充分激發,培育“科學家+工程師”隊伍59支、技術經理人119名,省級、市級科技人才不斷涌現,引智示範基地和國際科技合作基地逐步建立。科技服務持續升級,常態化開展“四進”活動,推動政策落地,縣級科技資源統籌中心實現全覆蓋。

  下一步,渭南市將堅決打好教育科技人才一體改革硬仗,以秦創原建設為主線,加快構建現代化産業體系,建好農業創新谷、增材製造等産業聚集區,培育低空經濟、數字經濟等未來産業;以“三項改革”牽引體制機制創新,建設重點實驗室,開展科技金融“先投後股”試點,打造改革“渭南樣板”;以創新體系助推縣域經濟,力爭科技型中小企業達1200家、有效期內高新技術企業450家,瞪羚(潛在)企業超過25家,形成大中小企業融通創新的良好格局;加快區域創新,推動渭南國家高新區和5個省級高新區協同創新發展,探索創新驅動縣域經濟社會高品質發展的“渭南路徑”。(文/圖 吳明玲)

編輯:吳明玲
最新推薦
新聞
文娛
體育
環創
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