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假期古城舞臺有“新風” 傳統文化在創新舞台中“圈粉”年輕觀眾
來源:西安日報  |  2025-06-03 10:24:48

端午假期古城舞臺有“新風”  傳統文化在創新舞台中“圈粉”年輕觀眾_fororder_微信圖片_20250603101651

《長安的荔枝》演出後演員與觀眾合影。(受訪單位供圖)

  端午假期,西安的文化舞臺鮮活亮麗,一場場以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為底色、創新表達為亮色的劇目,熱度爆棚。從引人深思的話劇,到妙趣橫生的兒童課本劇,再到接地氣的惠民演出……這些植根于詩詞歌賦、歷史典故、非遺技藝的作品,通過充滿巧思的當代表達、貼近當下的敘事視角與藝術融合,成功俘獲了不同年齡段,尤其是年輕觀眾的心,展現出傳統文化在新時代舞臺上的蓬勃生命力。

  當熱門IP邂逅長安故事

  話劇《長安的荔枝》讓古今聯動

  作為今年端午假期最受西安文藝愛好者關注的舞臺劇目,由西演·西安話劇院與事吾劇戲聯合出品的馬伯庸現象級IP改編話劇《長安的荔枝》在西安話劇院新城劇場引發觀眾“追劇狂潮”。假期3天中,雖然劇目每天晚上才開演,但不少熱情觀眾從上午開始,已在劇場門口聚集等待,其中很多都是年輕的面孔。

  穿透歷史的塵埃,觸摸古今共通的精神追求——這是話劇版《長安的荔枝》彰顯出的極具“現代性”的藝術特色,“一騎紅塵妃子笑”的傳奇詩句拓展為完整故事,把歷史縫隙中的凡人史詩搬上舞臺,同樣譜寫出小人物在絕境之中堅守本心的生命之歌。

  此前,《長安的荔枝》在上海首演,創造了“一票難求”“座無虛席”的盛況,而今回到家鄉演出,更是引發了觀眾們的強大共鳴——從長安到嶺南,從小説到舞臺,《長安的荔枝》不僅有以古鑒今,更有古今聯動。

  舞臺上,無論是當代“霓虹”視效,還是投影幕布上的數字代碼,抑或是高強度且讓人目不暇接的肢體呈現,以及配樂中節奏極快的現代感鼓點、由主人公李善德的符牒折頁衍生而來的巨大白色屏風、象徵著“一騎紅塵”的紅色綢帶……都讓這部“古裝劇”充滿了實驗色彩與生命力的表達。

  在演員們的精彩演繹下,是隨波逐流,還是守住自己的基本良知?這是劇中極度焦慮、馬不停蹄的李善德的困惑,也讓台下觀眾陷入深思。

  “《長安的荔枝》作為西安話劇院‘天下長安’系列劇目之一,以宏大歷史浪潮下小人物的命運嬗變與生存哲學為錨點,在普通人奮鬥求存的酸甜苦辣中,關照對當代生活的啟示。”話劇《長安的荔枝》製作人任雪迎向記者表示:“劇中主人公李善德始終保持的那份赤子之心,是這部作品最動人、最寶貴的精神所在。”

  粽香與童趣“撞個滿懷”

  曲藝課本劇《兔罝》為古老《詩經》增添新樂趣

  “肅肅兔罝,椓之丁丁。赳赳武夫,公侯干城。”5月31日至6月2日,詩經裏景區中,由西安市説唱藝術團全新創排的曲藝課本劇《兔罝》在景區劇場熱鬧開演。台下滿滿噹噹的小朋友們,共同在“詩演共融”中,興致滿滿地走入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兔罝》是《詩經》中的一篇詩作,採用疊章復沓的結構,語言雄壯而富有氣勢。全詩通過狩獵場景讚頌武士的勇武忠誠,也描述武士們捍衛疆土、同心效力的形象。

  當中國最早詩歌集中的作品,躍入當代孩子們眼簾,它不再是生澀的文字,而成為活靈活現的故事,宛若打開兩千多年前的“童趣寶盒”——6月2日,記者在演出現場看到,《兔罝》除了保留原作精髓,還增添、刻畫了眾多富有創意的角色:有趣的兔子、威武的夫人、多才多藝的侍衛、阿諛奉承的大臣……在他們的“通力合作下”,《詩經》中充滿古風的場景與文字變得妙趣橫生,讓小朋友們看得津津有味,許多家長也樂在其中。“我之前還真不知道‘罝’字怎麼念,這是跟著孩子一起學習。”帶孩子看演出的家長曹先生笑著説,“看完劇後,再看原詩中的註釋和翻譯,有一種豁然開朗的感覺!”

  “讓曲藝藝術與美育教育相結合,西安市説唱藝術團2022年開始打造曲藝課本劇系列,《兔罝》就是其中的代表作之一。”西安市説唱藝術團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這些年,西安市説唱藝術團創作組精選中小學課本中的古文、成語典故、傳説故事等內容,已打造出《詩仙李白》《草船借箭》《三顧茅廬》《荊軻刺秦》《鴻門宴》《將相和》《花木蘭》等10余部課本劇,“通過曲藝藝術進行演繹,用相聲劇的形式來立體展現課本上的成語故事和中華歷史典故,我們希望讓更多孩子在歡笑中更加直觀和深入地走入中華文化。”

  風送艾香戲“舞”鄉間

  街區鄉村飄滿“文化馨香”

  端午假期期間,西安易俗社文化街區、老菜場市井文化創意街區、幸福林帶·幸福廣場等城市街區,都開啟了豐富多彩的惠民秦腔、音樂會、創意演出。記者了解到,不少西安專業院團的“惠民演出小分隊”還“開赴”鄉村田間,讓“文化馨香”飄散到古城的每個角落。

  5月31日,西安市豫劇團與未央區未央宮街道講北村聯手,讓一場別開生面的“端午文化惠民演出”在該村廣場中熱鬧拉開帷幕。既有非遺技藝,又有現代藝術的演出,歌曲、舞蹈、嗩吶獨奏、幽默小品、奇幻魔術、戲曲薈萃等節目精彩紛呈,讓人目不暇接。豫劇經典唱段韻味悠長,川劇變臉絕活令人驚嘆,秦腔高亢的唱腔更是引得不少村民加入“合唱隊伍”……在專業演員們的精彩演出中,村民們在家門口就能感受到傳統文化煥發的新魅力。講北村村民也“不甘示弱”,自發組織了精彩節目,讓現場氣氛更加熱烈:“旗袍秀”表演中,平日總為生計忙碌的村民們,此時驚艷“變身”端莊秀麗的模特,當她們手持團扇,邁著優雅的臺步,緩緩走上舞臺,台下的街坊四鄰們掌聲連成一片,紛紛拿出手機拍照留念。

  “咱村裏的演員和專業的演員在一塊表演,美得很,大家看得也開心!”看了節目,村民王大媽樂呵呵地找秦腔演員趕緊合個影。未央宮街道相關負責人表示,文化是鄉村的靈魂,是鄉村振興的精神動力,專業院團在傳統節日將好演出送到田間地頭,不僅是讓文化惠民落到實處,也讓鄉村既有“顏值”,又添“氣質”。(西安報業全媒體首席記者 孫歡)

編輯:王菲
最新推薦
新聞
文娛
體育
環創
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