渭南市臨渭區:打造“銀發”的“詩和遠方” 構建多元養老服務
來源:渭南日報  |  2025-06-04 09:37:13

臨渭區:打造“銀發”的“詩和遠方” 構建多元養老服務_fororder_微信圖片_20250604091302

端午節當天,“銀齡金街”工作人員黃秀娟(中)給老人戴五彩繩。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讓“銀發一族”老有所養、老有所依、老有所樂、老有所為,事關百姓福祉,也備受社會關注。近年來,臨渭區憑藉其前瞻性的戰略佈局和資源優勢,立足區情實際,按照“優化生態環境、構築産業高地、推動城市南優、産城深度融合”的發展思路,確立了以“銀發經濟”為核心的“美好生活示範區”建設。構建了以銀發綜合服務、健康食品為主導,以數字經濟、現代物流、健康養老為特色,貫通融合一二三産的百億級銀發産業體系,為推進臨渭區縣域經濟發展開拓了新的領域。  

  事業與産業相融合 共建新格局

  2024年,第二屆西安國際養老産業博覽會在西安國際會展中心舉辦。臨渭區展廳佔地面積72平方米,重點推介銀發經濟研究院、銀發經濟産業園區、智慧養老産業園、中心敬老院、銀齡金街等項目,展銷推廣健康養生、醫療保健、適老化産品、智慧化産品等100余種。各個展位前人流不斷,吸引了民政同行、養老服務企業及市民駐足觀看、交流諮詢。

  “銀發經濟”即向老年人提供産品或服務,以及為老齡階段做準備等一系列經濟活動的總和,涉及面廣、産業鏈長、業態多元、潛力巨大。臨渭區堅持全産業鏈推進和重點領域突破相結合,堅持因地制宜、因勢利導,發展地方特色銀發經濟。先後成功舉辦了“渭美生活·銀色浪漫”産業發展論壇、“美好生活·臨渭發佈”招商推介會等系列主題活動。同時,高規格推動“銀齡金街”建設與養老事業和養老産業協同發展。

  為緊盯養老服務“供給端”和“消費端”,臨渭區將企業自身資源與養老服務項目相結合,通過政府向項目賦能,項目自主增能,破解政府管理與養老服務條塊分割的難題。目前,已建成區級養老信息服務平臺,形成“養老服務+行業”“互聯網+養老”等服務模式。  

  養老與服務相促進 共謀新發展

  “我們老年人需要的一些東西基本在這條街上都能買到,吃穿住行,一次來就購置齊全了!”66歲的李娟娟每隔幾天就和老伴到臨渭區銀齡金街選購一些他們所需的日用品。

  這條街,是為打造“銀發經濟”美好生活示範區新高地,順應建成全國首個銀發友好城市,臨渭區民政局聯袂東秀星健康養老産業有限公司共同打造的渭南市銀發經濟試點項目。總投資800萬元,項目實施後將服務整個渭南市乃至整個西北區域的老人,産品涉及老人生活所需的方方面面。

  為持續優化“銀發經濟”發展營商環境,臨渭區培育了一批創新活力足、輻射帶動強的專業化、連鎖化養老服務龍頭企業,以推動養老服務業與文旅、家政、教育、康養、餐飲等行業深度融合發展,培育新模式新業態。同時,發揮康養小鎮、天留山景區、桃花源景區、葡萄産業園等資源稟賦和生態優勢,引導企業開拓老年旅遊市場,創新開發老年旅遊康養産品。  

      醫療與養老相提升 共築新模式

  今年88歲的周耀木老人,2021年搬到養老服務與護理院醫療資源共享的臨渭區杜橋醫養中心,老人從最初坐著輪椅到如今的穩步康復,已逐漸實現重新行走的目標。在杜橋醫養中心,不僅有24小時在崗的專職醫生定期巡診,還有護工提供生活照料、專業護理與個性化關懷等一站式服務,實現了從養老到醫療“零距離”。

  “‘醫養結合’就是把專業的醫療技術檢查、先進設備與康復訓練、日常學習、日常飲食、生活養老等專業相融合,以醫療為保障,以康復為支撐,邊醫邊養、綜合治療。”臨渭區民政局負責人介紹,臨渭區通過不斷總結醫養結合試點工作經驗,探索建立家庭養老床位與家庭病床、家庭醫生簽約等醫養聯動機制,已成功入選全國醫養結合示範區。

  在臨渭區中心敬老院,建成了養老機構和醫療衛生機構雙向轉介綠色通道,全區65歲及以上老年人城鄉社區規範健康管理服務率達到80%以上。二級及以上綜合性醫院均設立老年醫學科。醫療機構採取“醫療服務價格+上門服務費”模式為老年人提供醫療服務,全年提供服務2700余人次。

  從農村到城市,從“兜底”到完善,如今臨渭區構建的多元養老服務體系正加快推進,為渭南“銀發”打造的“詩和遠方”也初顯成效。(渭南日報通訊員 王瀟)

編輯:王菲
最新推薦
新聞
文娛
體育
環創
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