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製作 陳楠
多年來,楊淩示範區始終依託深厚的農業科研底蘊與創新資源富集優勢,將集聚科研智慧的良種良技轉化為潤澤産業的“科技甘霖”,並以農高會為樞紐,讓這些承載著創新力量的農業科技成果播撒至全國廣袤田野。
6月24日至7月4日,以“發展新質生産力·推進農業現代化”為主題的2025年“走出楊淩看示範”全媒體採訪活動成功舉行。在此期間,採訪團深入陜西、山西、甘肅、寧夏、青海等5省區10余個楊淩農業科技示範推廣基地,通過一線調研採訪,看成果成效、話示範推廣、講鄉村故事,沉浸式感受楊淩現代農業新技術、新模式、新品種的實踐魅力。該活動舉辦22年來,已然成為外界了解楊淩農業科技落地生根、解碼“農科城”創新密碼的最佳窗口。
佩戴著電子耳標的奶綿羊
走進秦嶺腹地的茶園,數字化育苗溫棚內,一株株茶苗在穴盤中昂首挺立;黃土高原的蘋果園裏,密植排列的新品種蘋果樹整齊劃一、鬱鬱蔥蔥;西北牧場的草地上,佩戴電子耳標的奶綿羊正悠閒踱步。如今的農科城,已匯聚起推動農業現代化發展的強勁動力,為端牢中國飯碗、推進鄉村振興貢獻源源不斷的力量。
科技賦能:從實驗室到田間的“楊淩模式”
楊淩的農業科技創新始終緊錨定産業需求與農民增收,充分發揮自身科技資源優勢,依託西北農林科技大學等科研力量,聚焦特色産業,在品種培育、種植養殖技術等方面持續攻關,構建起“實驗室—示範站—田間地頭”的技術轉化鏈條。
西北農林科技大學教授、陜西省茶葉産業技術體系首席專家、國家茶葉産業技術體系漢中綜合試驗站站長余有本(左一)向採訪團介紹輕基質穴盤育苗技術
在陜西商南縣,西北農林科技大學余有本教授團隊研發的輕基質穴盤育苗技術,將茶樹成活率提升至100%;與此同時,陜西省雜交油菜研究中心精心培育的“秦雜油101”油菜新品種,用四年時間在青海西寧市湟中區實現了從試驗田到12萬畝種植面積的跨越;更值得關注的是,楊淩的滴灌、噴灌技術正助力靜寧蘋果産業實現現代化轉型,其中霧化噴頭技術不僅能使企業育苗效益至少增長30%~40%,還能將苗木存活率提升至95%。
科技賦能的最終落點,是老百姓實實在在的“錢袋子”。商南縣沁園春茶業有限責任公司總經理王超説:“我們公司通過土地流轉、配股分紅、基地務工、扶持帶動、技術培訓、鮮葉回購等措施,帶動了周邊1800余人就近就業,幫助260余戶實現增收。”甘肅元生農牧科技有限公司則聯合西北農林科技大學,探索助力鄉村振興新路徑,形成一個養殖合作社或家庭農場,養殖200隻擠奶羊為單元,年産羔400隻,年産奶50噸,年收入30萬元的“2453”經營模式。“在這套模式的推動下,相較于傳統肉羊養殖,養殖戶每只羊可多增收1800多元。”甘肅元生農牧科技有限公司總監張金生表示。
從新技術到民生福祉,科技成果轉化的“楊淩模式”正成為特色産業發展的“助推器”和農民增收致富的“金鑰匙”,在實驗室與田地的接力中,楊淩紮根的土地也越來越廣闊。
展會效應:農高會架起市場“黃金橋”
楊淩農高會作為中國四大科技展會之一,不僅是楊淩科技成果走向全國的“傳送帶”,更是涉農企業開拓市場的“黃金橋”。
來自各地客商在山西晉龍養殖股份有限公司的生産車間參觀
連續9年參展的山西晉龍養殖股份有限公司,通過農高會外拓優質客源,山西晉龍養殖股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段帥綺介紹:“每年農高會結束後,客戶主動上門的比例顯著提升,公司系列有機菌肥産品現已銷往國內晉、陜、豫、隴、蒙、冀等十多個省市自治區。”來自寧夏的隆德縣葆易聖藥業公司更是將參加農高會列入了公司每年的“必修課”,通過農高會平臺已發展客戶28家,累計銷售額超8000萬元。此外,在第31屆楊淩農高會上,甘肅亞盛實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不僅在現場簽訂了幾百萬的合作訂單,還憑藉全新的産品陣容和創新理念榮獲了“最佳展示單位”的榮譽,為公司拓寬市場渠道開了好頭。
一次成功的展覽會,就像一場最能展示企業産品和特色的“新聞發佈會”。歷經31年,被譽為“農業奧林匹克”的楊淩農高會始終堅守服務“三農”初心,在不斷展示農業新品種、新産品、新技術、新模式的同時,也為涉農企業打通“技術研發—成果交易—市場拓展”全産業鏈通道,搭建起通往全國市場的橋梁,持續激活産業興旺的“一池春水”。
截至目前,楊淩已在全國18個省市(自治區)共建成楊淩農業科技示範推廣基地350個,示範推廣面積達1.2億畝、年示範推廣效益超300億元;自1994年創辦以來,楊淩農高會累計促成投資與交易額超過1萬億元。
站在新起點,楊淩正以科技創新為引擎、以開放合作為橋梁,在希望的田野上續寫“科技賦能産業、産業造福百姓”的新篇章,讓更多“楊淩經驗”轉化為農業現代化的共同財富。(文 陳楠 圖片來源 楊淩示範區黨工委宣傳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