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腔《火焰駒》劇照。(受訪單位供圖)
9月4日,已走過130年歲月的西安三意社正式官宣,將於11月11日攜“看家戲”《火焰駒》走進上海,在上海東方藝術中心·歌劇廳精彩亮相,這也是西安三意社紀念演藝史開啟130週年系列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
《火焰駒》是三意社的看家劇目,誕生於清代中葉,由著名劇作家李芳桂(又稱李十三)創作,為其“十大本”之一。該戲除演出本戲外,其中《賣水》《打路》《祭樁》等折戲亦經常單獨演出,《表花》一折更是膾炙人口。
1957年,秦腔首部彩色電影《火焰駒》由長春電影製片廠進行拍攝,並在1958年向全國放映,讓秦腔這一劇種,《火焰駒》這一劇目,以及劇中的諸多演員享譽全國。
據三意社工作人員介紹,20世紀90年代,在肖派藝術創始人肖玉玲悉心的傳承和排導下,由侯紅琴、張濤、李寧、康亞嬋、王戰毅、馬路路、肖文敏等當時一批青年演員演出的青春版《火焰駒》,一經演出轟動古城西安。
1999年,這一版本的《火焰駒》先由中央電視臺向全國直播,又晉京參加國慶50週年全國優秀劇目獻禮演出。2000年,侯紅琴憑藉《火焰駒》中“黃桂英”一角成功摘得第十七屆中國戲劇梅花獎。
此後多年,在一代代秦腔藝術家的演繹下,《火焰駒》不斷煥發著獨特的藝術魅力,雖歷經百餘年歲月,但這部經典始終活躍在舞臺之上,散發著時代的光彩。
“近年來,《火焰駒》已經在全國範圍內上演千余場,場場爆滿。這部誕生在古都西安的秦腔劇目,在經典與傳承中,不斷訴説著大美秦腔歷久彌新的魅力。”三意社社長侯紅琴表示,《火焰駒》即將亮相上海東方藝術中心,向當地戲迷群眾精彩展現秦腔經典劇目,是劇社紀念演藝史開啟130週年的重要活動,更是劇社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講好中國故事的生動實踐。(西安報業全媒體記者 孫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