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6年亞足聯U23亞洲盃預選賽于9月3日至9月9日在西安國際足球中心精彩舉行,比賽期間地鐵客流量創新高,場內零售額再攀升,有力推動文體旅商深度融合,也激發出西安“賽事經濟”的新活力。
交通絲滑 景區球場貫通
球迷觀賽,地鐵便利,人流量最能反映比賽關注度和“賽事經濟”的活躍度。西安國際足球中心是地鐵16號線上的重要站點,9月3日國足對陣東帝汶,23802的上座人數,16號線客流量3.7萬人次,當時就刷新歷史最高;9月6日週六國足對陣北馬裡亞納群島,30982的上座人數,在缺少上班族等其他人群拉動情況下,客流達到3.5萬人次,雖説數據歷史第二高,但這些人基本上都屬於觀賽球迷;9月9日國足對陣澳大利亞現場球迷人數再度刷新,達到33022人,這場焦點戰更是使地鐵客流量激增,創造新的歷史。
如果説亞預賽舉辦地西安國際足球中心是“賽事經濟”的爆發點,那麼地鐵16號線就成為激活西安“賽事經濟”繁榮的“大動脈”,這條線路實現了景區球場貫通,球迷們跟著賽事去旅行,上午先到詩經裏小鎮體驗詩經文化,下午前往絲路歡樂世界感受遊樂項目,傍晚乘坐地鐵直達西安國際足球中心。
來自河北的張坤是超級球迷,跟隨國家隊世預賽去過青島、杭州、廈門,他盛讚:“西安交通很絲滑,乘坐地鐵旅遊觀賽方便快捷,吃了、喝了、玩了,球賽也看了,特別是很多景區還給我們觀賽球迷有專屬福利,西安誠意滿滿,真的要感謝西安!”
深度融合 釋放消費潛力
亞預賽場內球員全力拼搏,場外觀眾增加消費活力,這邊涼皮、肉夾饃等極具西安特色的“三秦套餐”讓八方來客過足嘴癮,那邊鐘樓、兵馬俑等彰顯西安文化底蘊的文創産品也讓全國觀眾大飽眼福。廣東球迷黃先生和朋友一起來西安看球,他用剛學的陜西話感言:“西安嘹咋咧!中場休息時吃了西安小吃,我對那些文創紀念品特別感興趣,還專門買了一些帶回去送人。”
賽事舉辦方負責現場商業服務的王先生也告訴記者:“西安國際足球中心場內的商業品類包含快餐、飲料、零食、文創等,拿前兩場數據來看,9月3日商業銷售總額25萬元,9月6日商業銷售總額40萬元,頭一場零售就超過了成都鳳凰山,也超過了陜體在北京做梅西那場比賽的場外零售!”
事實上,西安國際足球中心場內商業銷售額大幅增長只是文體旅商融合的“賽事經濟”發展結出的碩果之一。據了解,西鹹新區打造“票根經濟”模式,憑觀賽門票還可享受景區門票特定折扣;餐飲消費折扣優惠,賽事專屬套餐優惠;住宿企業提供不同幅度的房價折扣,部分酒店配套免費早餐、宵夜服務,免費接駁服務,切實提升觀賽群眾的消費體驗,真正形成觀賽帶動消費、消費反哺賽事的聯動效應,為區域經濟多元化發展注入新的動力和活力。
賽事賦能 旅遊淡季不淡
按照慣例,伴隨孩子暑期結束,9月初到國慶節假日之前,這段時間原本屬於旅遊淡季,但亞預賽賦能,不僅解鎖西安“賽事經濟”密碼,更是助力“賽事經濟”觸角延伸至基層的“毛細血管”。
由於亞預賽U22國足比賽都是晚上進行,觀眾看完球走出西安國際足球中心,要到晚上十點左右,這也讓城市“夜經濟”迸發新活力,球迷姚先生就笑著説道:“比賽現場氣氛燃爆了,我們給國足小夥子們全力加油,喊完了身體耗費大量卡路裏,球場附近有家火鍋店還不錯,正好過去可以吃吃夜宵,補充一下能量!”
因為賽事賦能,兵馬俑、大雁塔等聞名於世的景區流量增加自然不用多説,而一些相對小眾的景點被球迷關注,無疑更能驗證亞預賽對旅遊經濟發展的輻射帶動作用。中國龍之隊球迷協會秘書長吳偉明以前來過西安很多次,用他的話説此次要西安深度遊,打卡一些小眾景點,“因為觀看亞洲盃預選賽,我再次來到西安,像兵馬俑那些標誌性地方以前都去過了,這回去半坡看看,西安有轉不完的景點,吃不完的小吃,需要慢慢體驗!”
文/西安報業全媒體記者 王瑞 圖/西安報業全媒體記者 王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