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6日,在定邊縣白泥井鎮瑞本誠源農業專業合作社種植基地,工人在收穫白蘿蔔。
金秋時節,在定邊縣省級現代農業産業園,一望無際的蘿蔔地裏,拖拉機轟鳴著穿梭,工人將水靈靈的蘿蔔拔起;辣椒種植區,村民挎著竹籃穿梭其間,將一個個紅辣椒收入籃中,一幅秋收長卷在毛烏素沙地南緣徐徐展開。
9月16日,定邊縣紅柳溝鎮沙場村的設施蔬菜標準化生産基地裏,村民李志紅與工人一起採摘辣椒。“最近是辣椒銷售旺季,我經營的20個大棚,一年光辣椒的收入就有20萬元左右。”李志紅説。
2015年,在村黨支部的帶領下,沙場村開始嘗試發展設施農業。通過鋪土改沙的方式改良土壤,村裏建起了首批69座日光大棚。在隨後的幾個月裏,大棚數量迅速增加,越來越多的農戶加入設施蔬菜種植行列。
“除了種辣椒,我還錯茬種植西瓜和香瓜。這樣一來,大棚一年四季都有作物,家裏的收入也能得到保障。”村民王傑説。
春種瓜,秋栽椒的輪作方式,不僅大大提高了土地利用率,還讓村民實現穩定增收。如今,沙場村已建成塑膠大棚1282座,村民人均年收入2.6萬餘元。
近年來,定邊縣通過政策扶持、科技驅動和産業聯動,大力發展設施農業。目前,全縣已建成日光溫室7030畝、塑膠大棚2.43萬畝,形成了涵蓋瓜果、蔬菜、食用菌等多品類的設施農業體系。
“定邊縣省級現代農業産業園地處定邊縣北部,覆蓋4個鄉鎮的25萬畝特色蔬菜基地,已成為西北旱區的‘菜園子’。園區地勢平坦、灌溉便利,為蔬菜種植提供了良好條件,目前,瓜菜年産量100萬噸、年産值15億元,在全縣農業總産值中佔比超30%。”定邊縣園藝中心主任韓義説。
同日,在定邊縣白泥井鎮瑞本誠源農業專業合作社的白蘿蔔種植基地,農機穿梭,工人麻利地將剛拔出來的蘿蔔去纓、裝車。
“你看這蘿蔔,單個能有兩三斤重,一畝地能收6噸多,比往年增産不少。”合作社負責人任佔宏看著剛收穫的蘿蔔,臉上滿是笑意。
“今年,我們種植蘿蔔1.1萬多畝,畝産約6噸,日收穫1200噸。”任佔宏説,合作社依託優選良種、配方施肥等技術,擴大種植規模與效益,流轉土地1.5萬畝種植蘿蔔,輻射帶動周邊農戶500余戶。
合作社積極拓展業務,建設冷庫、加工廠,産品不僅銷往廣東、廣西等地,還遠銷日本、韓國、迪拜等國家。
如今的定邊縣省級現代農業産業園,已形成集科技研發、標準化生産、精深加工、冷鏈物流、示範展示與社會化服務於一體的産業集群,實現了從種植規模化、加工集群化到行銷品牌化的全産業鏈協同發展。(文/圖 陜西日報記者 許奧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