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月的秦嶺,層林盡染,秋色如畫。10月20日至21日,來自土庫曼斯坦、約旦、巴林、科摩羅、也門、薩摩亞、馬爾他、埃塞俄比亞、土耳其、比利時、摩洛哥、孟加拉國、烏茲別克斯坦等13個國家的駐華大使夫人,應“相約周至 感知秦嶺”之邀,開啟了一場為期兩天的文化探秘之旅。

“綠動絲路 遇見長安——2025駐華大使夫人西安行”活動啟動儀式合影留念
此次活動,周至以其獨特的生態與文化稟賦,精心構建了一場以“秦嶺貓、秦嶺道、秦嶺綠、秦嶺果、秦嶺路”為主線的深度敘事,它試圖向世界回答:一個發展的中國,如何守護生態?一個現代化的中國,如何傳承古老智慧?一個願與世界共享其發展成果的中國,希望與世界分享怎樣的未來圖景?
秦嶺貓:萌動外交與生態共識的升維
旅程的第一縷溫情,來自秦嶺四寶科學公園裏的大熊貓。當全球唯一圈養的棕色大熊貓“七仔”邁著標誌性的內八字步,來自不同文化背景的駐華大使夫人們,臉上露出了同樣驚喜的笑容。這份跨越物種與文明的“萌感”,是最天然、最直接的外交語言,瞬間消融了隔閡。

摩洛哥王國駐華大使夫人哈迪賈·利亞庫比記錄大熊貓
“它們不僅是可愛的動物,更是出色的‘熊貓外交官’,是連接各國人民文化與情感的友好使者。”比利時駐華大使夫人潘黃河深情地説道。她提到,每當海外展出的大熊貓回國時,當地民眾,尤其是孩子們都會難捨難分。

駐華大使夫人和“七仔”玩偶合影
在講解員的娓娓道來中,駐華大使夫人們了解到,這裡不僅是觀賞萌寵的樂園,更是全國三大熊貓繁育研究中心之一,系統性地構建了珍稀野生動物“救護-繁育-野化-放歸”的全鏈條技術體系。從棕色大熊貓的獨特基因,到朱鹮種群數量的“涅槃重生”,每一個物種背後,都是一個關於科學保護、生態系統修復的嚴謹故事。
此外,陜西周至國家級自然保護區近日正式入選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綠色名錄,躋身全球最佳自然保護地行列,它標誌著中國的生態保護已從物種搶救進入生態系統科學管理的“2.0階段”,為全球生物多樣性保護提供了可觸摸的“中國樣本”。
秦嶺道:東方智慧成文明交流的紐帶
終南山古樓觀,雲霧繚繞,古柏參天。這座被譽為“天下第一福地”的道文化發源地,在此迎來了一場跨越千年的哲學對話。

駐華大使夫人認真聆聽講解
在依山而建的説經臺前,駐華大使夫人們凝神靜聽。兩千五百多年前,老子於此著述《道德經》,留下了“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的東方智慧。今日,駐華大使夫人們拾級而上,在道長的帶領下學習抱拳禮,感悟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哲思。薩摩亞駐華大使夫人克萊爾·喬治亞·馬裡納表示:“在這裡我逐漸認識到,道教文化的核心就是與自然建立和諧的關係,理解自然、熱愛自然,並與自然和諧共處。”

駐華大使夫人正隨道長學習道教抱拳禮
當全球可持續發展成為共同議題時,道家“道法自然”“和合共生”的智慧穿越千年,為現代世界提供了深刻的啟示。這場“問道”之旅,超越了文化體驗,成為不同文明關於人類未來發展路徑的深度對話。
秦嶺綠:生命樂章與全球責任的共植
在規劃面積639平方公里的秦嶺國家植物園,駐華大使夫人們開啟了一場生態探索之旅。這裡不僅是世界上規劃面積最大的植物園,更是“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的示範園區。

駐華大使夫人在科普館了解秦嶺生物分佈
“秦嶺很特別,它是中國的南北分界線,這意味著在山的兩邊,動植物賴以生存的環境也不同。來到秦嶺國家植物園,我看到中國的生物多樣性,一切都被保護得很好。”土耳其駐華大使夫人萊讚·于納爾評價道。

土耳其駐華大使夫人萊讚·于納爾正在了解植物標本
園內保存有完整的秦嶺北坡植被垂直帶譜,擁有6700余種植物,其中國家一、二級保護植物130余種,堪稱一部立體的生態百科全書。近年來,園區已遷地保護引種植物4000余種,採集植物標本5萬餘份,保育了秦嶺地區近一半的物種,成為生物多樣性保護的重要基地。
萊讚·于納爾強調:“生物多樣性保護對這個星球的未來也很重要。土耳其也有各種各樣的動植物,所以從生物保護的意義上來説,我們有一種文化上的共同點。”
秦嶺果:一顆“金果”鋪就的鄉村振興路
走進週一村獼猴桃園,大使夫人們品嘗這份來自秦嶺北麓的“金果”。“原來這份甜蜜的根源,藏在秦嶺的生態裏!”科摩羅駐華大使夫人茶安在了解周至獼猴桃産業後由衷感嘆。

駐華大使夫人展示手中的獼猴桃
周至不僅是獼猴桃的原産地和優生區,還是全國獼猴桃産業標準化管理的示範縣。經過四十餘年發展,周至已培育出“翠香”“華優”等10余個優質品種,形成完整産業鏈。目前,全縣獼猴桃種植面積達43.2萬畝,年産鮮果超60萬噸,綜合産值突破100億元,帶動32萬群眾嵌入産業鏈,重點果區人均年收入達2.3萬元。

駐華大使夫人品嘗獼猴桃和獼猴桃深加工食品
這顆獼猴桃所承載的,不僅是味蕾上的甜蜜,更是一個縣域如何利用自身生態優勢,找準特色産業,實現綠色發展與民生改善共贏的“發展智慧”。它向世界證明,保護與發展並非一道非此即彼的選擇題,而可以是一道相輔相成的辯證命題。
秦嶺路:周垣路上文旅融合 讓詩與遠方相擁
被譽為“秦嶺最美環山路”的周垣路,如一條飄逸的絲帶蜿蜒于山巒之間,將靜謐村落與斑斕秋景巧妙串聯。“走在這裡就像走進了一幅會動的山水畫裏。”潘黃河望著駱峪水庫的景色感嘆道。

駐華大使夫人欣賞周垣路景色
這條路全長44.6公里,貫通5鎮15村,它是周至探索“生態+文化+産業”融合發展的動脈血管,以“串珠成鏈”的巧思,將分散的自然景觀、人文遺址和農業園區整合為一個多元的文旅IP。

分享交流現場
在駱峪鎮,駐華大使夫人們圍坐一起,分享周至的所見所感,並提出合作的可能。“周至是一個非常美麗的地方,此刻與中國朋友們相聚在駱峪鎮‘嶼你觀山’小院非常浪漫。”約旦駐華大使夫人阿曼尼·塔迪爾表示。摩洛哥駐華大使夫人哈迪賈·利亞庫比也表達了再訪周至的願望。這條路,最終通向的,不僅是風景的深處,更是共建“一帶一路”倡議下,民心相通、機遇共享的未來。
周至:秦嶺腳下的“世界會客廳”
從熊貓的萌動到道法的深邃,從果實的甜蜜到道路盡頭的希望,周至以其被世界生物圈保護區認證的生態底蘊和“天下第一福地”的文化自信,成功將自己打造為講好中國故事的“世界會客廳”。
在這裡,中國故事被轉化為可感知的生態實踐與哲學思考,通過“五個秦嶺”的立體敘事,向世界展示著一個綠色、開放、包容且充滿文化底蘊的中國。周至正以其獨特的方式邀請世界聆聽秦嶺的迴響,在文明互鑒中共創人類共同的美好未來。(文/圖 陳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