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五”答卷看渭南 | 銀發經濟邁入“百億”集群 渭南臨渭區以創新驅動賦能高品質發展
來源:中央廣電總臺國際在線  |  2025-11-06 17:41:00

  在11月6日舉行的“十四五”發展成就系列主題新聞發佈會上,渭南市臨渭區委副書記、區長菊峰介紹了“十四五”以來臨渭區經濟社會發展的成效。五年來,臨渭區聚焦“做精城區、做強園區、做優景區”,綜合實力、産業能級、城鄉品質、生態環境和民生福祉實現全面提升。

“十四五”答卷看渭南 | 銀發經濟邁入“百億”集群 渭南臨渭區以創新驅動賦能高品質發展_fororder_圖片1

發佈會現場

  “十四五”期間,全區生産總值突破400億元大關,年均增長5%以上;固定資産投資累計完成314億元,規上工業增加值增長7%;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別達到4.8萬元和2萬元。産業結構優化至“15.3:16.1:68.6”,經濟運行穩中向好、質效並進。

  圍繞“銀發産業、高新産業、現代農業”三大領域,臨渭區實施産業集群培育和鏈式招商。銀發産業産值突破100億元,智慧養老産業園建成投用;高新區獲批省級開發區,入駐企業68家、産值超30億元,成為新的增長極;現代農業提質增效,臨渭葡萄品牌價值34.99億元,獼猴桃品牌入選全國百強。

  臨渭區累計實施重點項目282個、完成投資418億元,標準化廠房、城市供排水改造等項目相繼建成。面向“十五五”,全區已儲備重大項目1033個,總投資3300億元。

  實施精緻城市建設三年行動,投入265億元推進城市更新,打通“斷頭路”18條、改造老舊小區463個、建成公園23處,城鎮化率達60.2%。商業設施不斷完善,農村人居環境持續改善,“千萬工程”示範村達16個,村集體經濟總量超50億元。

  生態環境持續向好。空氣品質綜合指數改善15.7%,優良天數增加13天;PM10、PM2.5濃度分別下降20.6%、17.5%。全區完成營造林15.9萬畝,林木覆蓋率提升至33.2%,渭河、沋河水質全面達標。

  教育事業持續躍升。五年來累計投入14.6億元,新建改擴建學校70所,新增學位1.5萬個,補充教師1534人。學前教育、高中教育毛入學率分別達99.1%和98.6%,義務教育品質位居全省前列。臨渭區成為全省首批智慧教育示範區,實施“小荷工程”“潤心行動”等項目,改善辦學條件、關愛學生心理健康。

  民生保障力度空前。民生支出連續五年佔財政支出比重超80%,建成交付公租房1.4萬套、安置房2300余套,新增養老服務點269個、適老化改造4650戶,新增就業3.6萬人。

  “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臨渭區將以高品質發展為主題,以改革創新為動力,以增進民生福祉為根本目的,全面謀劃‘十五五’藍圖,努力在全市高品質發展中走在前列。”菊峰説。(文/圖 明玲)

編輯:吳明玲
最新推薦
新聞
文娛
體育
環創
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