陜西自貿試驗區掛牌3個月 新增註冊資本過千億

西部網2017-07-06 10:09:51

  記者7月5日從陜西省商務廳獲悉,陜西自貿試驗區於今年4月1日掛牌至6月30日以來,堅持以制度創新為核心,加快推進各項創新試點任務落實,新增註冊資本已過千億元人民幣,取得了階段性成果。

  “最多跑一次”改革見成效 管理事項下放委託逐步推進

  由陜西省工商局牽頭組織,以深化商事制度改革為突破,在市場準入環節實現了“一口受理、並聯審批、多證合一、多項聯辦”,將企業註冊時間由過去的7個工作日縮短至3個工作日以內(部分企業註冊可在1天內辦結)。

  西安市將聯辦事項擴展到19項,並推出了702項“最多跑一次”行政效能改革。楊淩示範區將片區“一口受理”服務大廳服務職能拓展到全區13個商業銀行網點和6個工商所,方便企業就近註冊登記。

  截至6月30日,陜西自貿試驗區新增註冊企業3028戶(其中外資企業28戶),新增註冊資本1167.6億元人民幣。

  由陜西省編辦牽頭組織,按照“放得下、接得住、管得好”和“成熟一批、下放一批”的原則,目前陜西正在紮實推進向自貿試驗區下放委託213項省級管理事項(其中,下放36項、委託177項)工作。

  截至6月25日,下放事權已落實32項,委託事項已簽訂委託書151項。另外有3個部門的2項下放事權和8項委託事項已完成溝通對接,正在辦理相關手續。與此同時,在開展相對集中行政許可權和市場監管綜合執法改革方面,工作方案即將出臺。

  各片區爭相出臺優惠政策 千億級投資項目落戶自貿試驗區

  據了解,掛牌三個月以來,陜西自貿試驗區各片區認真貫徹國發5號和國辦發7號文件,緊緊圍繞自身産業特色和功能定位,出臺了一系列招商引資、招才引智優惠政策。

  西安市圍繞打造“一帶一路”人才高地,出臺了“23條人才新政”。楊淩示範區致力於打造國際農業交流合作中心,出臺了系列優惠政策,策劃包裝了54個重點項目進行集中推介宣傳。西鹹新區發佈了總部經濟、航空産業、能源金融貿易等五大類招商引資優惠政策,積極吸引企業入駐。

  據統計,絲博會期間陜西省自貿試驗區共簽訂了117個招商引資合同項目,投資總額2495.5億元人民幣,其中外資項目22個,投資總額22.6億美元。

  海航現代物流、華僑城“文化+旅遊+城鎮化”綜合項目、世界蘋果中心等一批千億級投資項目和交易平臺落戶自貿試驗區。西鹹新區積極探索建立企業“走出去”一站式綜合服務平臺,並依託全陜西省首家省級人力資源産業園創建了海外人才一站式服務平臺,打造“國際人才自由港”,為企業“走出去”提供高效便捷綜合服務。

  貿易便利化水準加快提升 特色創新試點任務啟動實施

  據介紹,6月30日,中國(陜西)國際貿易“單一窗口”正式上線運行後,今年三季度即可實現外貿進出口企業全部上線通關。

  在西安海關的積極爭取下,海關總署已出臺了支持陜西省自貿試驗區建設的5個方面25條具體措施。陜西還在海關特殊監管區積極探索保稅監管新模式,建立貨物狀態分類監管制度,在國際港務區跨境電商購物中心設立進出口商品展覽展示交易基地,支持企業在德國法蘭克福、帕西姆國際機場設立海外倉。西安港進口肉類、進口糧食指定口岸相繼運營,前不久西安港汽車整車進口口岸獲國務院批准,為陜西對外開放和自貿試驗區建設提供了有力支撐。

  西部網、陜西頭條記者了解到,陜西省還依託西安交通大學自貿試驗區研究院,開展了特色創新課題研究。

  西安市研究篩選了26條創新舉措,“艙單歸併”“大包過機”等貨物通關便利化創新試點任務已上報商務部。楊淩示範區探索建立了“多評合一、多圖聯審、聯合評估、聯合驗收”的“兩多兩聯”項目審批制度創新工作模式,並研究提出了18項創新試點舉措。西鹹新區圍繞創新服務貿易發展新模式等,提出了6項創新試點方向。

  此外,陜西省委省政府級各級領導和相關部門高度重視,制訂出臺了《關於成立自貿試驗區工作專題組方案》《自貿試驗區改革試點經驗總結評估推廣工作制度》《自貿試驗區建設督促檢查工作機制》等工作制度。對《總體方案》明確的165項改革試點任務進行了全面分解,建立了工作臺賬和責任臺賬,各有關部門和片區正在制訂具體落實方案,逐項推進落實。(記者 張澍田)

—  相關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