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統計局昨日公佈黨的十八大以來經濟社會發展成就系列,全國居民生活環境明顯改善,居住面積和品質不斷提高。2016年全國居民人均住房建築面積為40.8平方米。
市民對居住環境要求提高
根據所公佈的數據,2016年全國居民人均住房建築面積為40.8平方米,城鎮居民人均住房建築面積為36.6平方米,農村居民人均住房建築面積為45.8平方米。其中,城鎮、農村居民人均住房建築面積分別比2012年增長了11.1%和23.3%,年均增長分別為2.7%和5.4%。
“雖然咱不懂那些專業的統計知識,但是按我自己的笨辦法算的話,我家現有住房除過公攤,面積是120平方米,三口之家每人平均住房面積剛好40平方米,還不算另外一套50平方米的老房子。”年近50歲的市民袁慶東算了一下自己的住房,他説,如今生活品質越來越高,再也不用為居住環境臟亂差而熬煎。
與袁慶東不同的是,90後蔡瑾就職于電子行業,由於家裏屬於拆遷戶,住房自然比較寬裕。“我們家四口人,房子壓根住不完,大部分都出租了,如果按人均住房面積算,倒不如簡單的直接按套數算更直觀。”
十八大以來,居民生活水準和品質的提高,有目共睹,人民群眾也有切身體會,切實為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奠定了堅實基礎。“現在購房者買房多為改善型住房,房子面積肯定要比此前的居住面積大,而且對居住環境要求更高,説明居民生活更加注重品質。”
西安人均住房建築面積39.16平方米
居民家庭住房間數和人均住房面積是體現居住品質的重要指標,對於陜西而言,人均住房建築面積到底有多大?陜西省統計局2015年1%人口抽樣調查顯示,陜西省家庭戶人均住房建築面積37.53平方米,相比2010年陜西省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的30.2平方米增加了7.33平方米,增速接近上一個十年累計水準(2000年-2010年,十年間增加9.25平方米)。家庭戶人均住房間數1.17間(2010年0.98間/人),陜西省首次實現“人均一間房”,居住空間進一步寬敞。
從各地市來看,關中和陜南人均住房面積普遍高於陜北。陜西十市一區中,戶均住房間數最多、人均住房建築面積最大的是楊淩示範區,平均每戶住房間數為5.78間,人均住房建築面積為50.99平方米。咸陽市人均住房建築面積緊隨其後,為42.50平方米,渭南市和漢中市人均住房建築面積也均超過40平方米,分別為42.03平方米、41.41平方米。西安市人均住房建築面積為39.16平方米。(記者 張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