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在線陜西頻道消息:7月8日,西北工業大學與陜西省文物局簽署合作協議,共建“西北工業大學文化遺産研究院”。
雙方將合作探索陜西和全國文化遺産資源創新發展的模式,提高文物科技保護工作水準,共同在歷史文化遺産、工業文化遺産、紅色文化遺産等領域進行人才培養、科學研究和技術創新,履行文化傳承創新的大學使命。
國家文物局博物館與社會文物司(科技司)副司長羅靜,陜西省文物局局長趙榮,副局長羅文利、周魁英、賈強,西北工業大學黨委書記張煒、校長汪勁松、副校長何國強,以及學校有關學院和職能部門負責人等,參加合作協議簽署和研究院揭牌儀式。
何國強在致辭中表示,學校和陜西省文物局共建文化遺産研究院,將共同促進該研究院成為在文化交流、技術創新、科技成果轉化和人才培養等方面的重要基地。
隨後,何國強和周魁英代表雙方簽署共建合作協議,張煒、汪勁松、羅靜、趙榮等為研究院成立揭牌。
羅靜在發言中表示,西北工業大學與陜西省文物局共建文化遺産研究院,這是全國文物系統與社會優質教育科技資源合作的重要體現。他説,雙方的合作,將為文化遺産保護研究等領域形成更多的經驗,帶來新的價值詮釋;同時,合作也將為國內重點大學的文化建設,提供新的內涵和契機。
趙榮表示,此次共建將培養相對穩定的文化遺産科技保護團隊,探索為文化遺産的永續利用提供科研和體制基礎。
汪勁松代表學校師生,對國家和陜西各方對學校的信任支持表示感謝。他説,雙方合作共建研究院,這是契合學校“世界一流大學一流學科”建設、提升人才培養品質的重要舉措。他希望研究院能根據國家戰略需求,整合相關學科資源,踏實工作,共同努力,開展文化遺産保護領域的前沿性研究和人才培養。
根據合作協議,雙方在科技人才資源、文化遺産資源、研究教育資源、圖書資料資源與儀器設備資源等方面將實現共享,以提升雙方在文化遺産科研、人才培養和服務社會等方面的能力。同時,陜西省文物科技創新聯盟秘書處也將設在研究院。
據悉,文化遺産學已經成為一門新興學科,文化遺産保護也已經成為國家重要戰略目標之一。2014年2月25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北京考察工作時強調:“歷史文化是城市的靈魂,要像愛惜自己的生命一樣保護好城市歷史文化遺産。”這一論述極大增強了社會各界對文化遺産保護重要性的認識。
2016年7月,西北工業大學成立材料科學與考古研究中心,主要研究方向包括文物材料與古代工藝、文物劣化機理與研究、文物保護及裝備等。中心成立以來,得到了國家文物局、陜西省文物局的大力支持,受到了國內外考古界、博物館和文物保護領域的高度關注。
2016年12月,西北工業大學依託該中心,與陜西歷史博物館聯合申報的“館藏壁畫保護修復與材料科學研究”國家文物局重點科研基地獲批,這是我國文物保護領域最高水準的科研平臺。此次,學校與陜西省文物局攜手合作,將共同為我國文化遺産保護和高等教育事業發展做出新的努力。(供稿 西北工業大學 編輯 王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