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全力落實陜西省委、省政府“文學陜軍”人才隊伍建設和陜西省委宣傳部“百優計劃”的重要工作,按照三年一屆的簽約作家制度,經過嚴肅認真的評定和審批程式,陜西作協第四屆簽約作家,確定了17位從事小説創作的優秀中青年作家簽約,7月7日,在陜西作協舉辦了陜西文學院第四屆簽約作家簽約暨專家聘任儀式。
這是陜西作協今年的一項重點工作,是加強“文學陜軍”新梯隊建設、進一步推進陜西文學創作的力舉。這17位從“百優計劃”中選拔出來的優秀中青年作家,代表陜西文學新勢力,全力向文壇尋求新突破。陜西從2007年開始實施簽約作家制,併為推進工作組建了陜西文學院。在過去的三屆中,簽約作家創作題材不斷擴展,有小説、詩歌、散文等多種文體。從管理方法上由補貼制到對應獎勵,在“簽約作家”這面旗幟下,一批優秀的中青年作家的才情得以充分展現。
按照三年一屆的簽約作家制度,本屆簽約作家工作從去年年底開始進行,並經過嚴肅認真的評定和審批程式,最終獻樂謀、王悶悶、范墩子、丁小龍、楊則緯、惠潮、王剛(筆名秦客)、周子湘、徐伊麗、貝西西、巴隴鋒、馮北仲、張瑜娟、黃文成、周煒、王宏哲、高遠17位從事小説創作的70後、80後、90後優秀中青年小説家,從“百優計劃”中脫穎而出,正式步入公眾視野。據陜西作協陜西文學院院長王維亞介紹,本屆簽約作家以中短篇小説作家居多,以“網絡+傳統+都市”為陣容,隨後陜西文學院還將陸續和其他體裁的優秀作家簽約。此外,簽約期間,簽約作家在核心期刊、文學雜誌或報紙副刊上發表作品,都將獲得獎勵;根據其作品改編的影視劇正式播出,也將獲得一定程度上的獎勵。
獻樂謀投身於網絡文學,王悶悶、范墩子、惠潮、王剛等的創作則偏重於傳統鄉土題材,筆下文字輕靈兼厚重,秉承著陜西作家的傳統。都市題材創作儘管是陜西作家的弱項,然而此次簽約的80後作家楊則緯則專注于都市青春題材作品,多年來一直被文學界及影視界所廣泛關注,從第一部長篇小説《春發生》到目前已出版六部長篇小説,從獲得柳青文學新人獎到獲得中國作家劍門關獎,楊則緯逐漸從一個寫作的新手,成長為一名小有成績的青年作家,這其中除了個人的努力外,還得益於許多老作家們的悉心指導;貝西西則以女性作家的視角,關注都市女性和都市生活;馮北仲關注高校,出版有長篇小説《遺園》;周子湘曾在新加坡打工,以海外務工者題材為主,寫他們的迷茫、掙扎、奮鬥的經歷;王剛(筆名秦客)的作品像是在神秘氛圍與想像景觀中所創造出的先鋒寓言,在小説創作中樂於運用精神分析,對隱秘的情感和心理深層次問題進行探索。“能夠成為陜西文學院第四屆簽約作家,對我們來説是一份榮譽更是一份鞭策。感謝每時每刻生命的美好,總讓我們經不住誘惑地寫下去,感謝此刻,成為簽約作家。”楊則緯的話代表了此次簽約作家的心聲。陜西作協主席賈平凹叮囑17位年輕作家,文學這個行當入門容易提高難:“以前你可能是為個人寫,簽約以後則是代表著陜西,可以説是文學賽場上的陜西隊,要多出作品,出好作品,出精品。”
如何讓簽約作家這種方式健康良性地運行?陜西作協黨組書記黃道峻表示,這個問題正是我們長期考慮的一個重要問題,成立陜西省作家協會陜西文學院第四屆簽約作家專家指導委員會,加快人才脫穎而出的步伐,是當前陜西文學發展的需要,也是廣大簽約作家熱切的期盼。專家老師將用各種形式,為簽約作家的創作把脈、修改、評論、推薦,幫助年輕作家成長、提高。成立“專家委員會”促進陜西作協簽約作家工作的運行,是一種新嘗試,陜西作協將會不斷地思考和探索簽約作家工作的新方法、好方法,努力把這項工作推向一個新的高度。 (記者 李向紅 實習生 鄭伊健 龐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