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至16日雨水降臨高溫暫緩 後期高溫仍將持續

國際在線2017-07-14 10:02:46

  國際在線陜西頻道報道(代紅玉):7月13日,國際在線陜西頻道從陜西省氣象局了解到,預計15至16日受低渦切變的影響,關中有陣雨或雷陣雨,陜南有小到中雨,南部局地大到暴雨。屆時全省持續多日的罕見高溫天氣將短暫緩解,但關中仍將維持35度以上高溫,加之空氣濕度較大,將出現悶熱的“桑拿天”。

  降雨不降溫 苦打高溫持久戰

  “17日後隨著西太平洋副熱帶高壓的西進北抬並控制陜西,陜北南部、關中、陜南將再次出現新一波高溫悶熱天氣,廣大群眾要有做好防暑降溫持久戰準備。同時,一般在午後到傍晚時段,由於大氣能量匯聚迅速,伴隨能量的快速聚合及釋放,極易出現雷暴、大風、冰雹及短時強降水等強對流天氣,也是民眾需要防範的重點。”陜西省氣象臺首席預報員李明説道。

  氣象局報低溫度?天氣預報中的氣溫僅代表空氣冷暖程度

  連日來的高溫天氣讓市民朋友叫苦不迭,“西安的真實溫度肯定超過氣象局預報的溫度,溫度計的溫度都超過45度了!”“氣象局不敢將真實溫度公諸於眾!”“地面溫度都超過50多度了,爆表了!”諸如此類信息在網絡上比比皆是。

  為此,李明也作出解釋。李明告訴記者,天氣預報中所説的氣溫,是在觀測場中離地面1.5米高的百葉箱中的溫度表上測得的,由於溫度表保持了良好的通風性並避免了陽光直接照射,因而具有較好的代表性。

  而地表溫度,就是地面的溫度。太陽的熱能被輻射到達地面後,一部分被反射,一部分被地面吸收,使地面增熱,對地面的溫度進行測量後得到的溫度就是地表溫度。地表溫度還會由所處地點環境而有所不同。太陽的熱能被地面吸收後,地面再通過輻射、傳導和對流把熱傳給空氣,這是空氣中熱量的主要來源。而太陽輻射直接被大氣吸收的部分使空氣增熱的作用極小,因此會導致地表溫度都會高於氣溫。

  而體感溫度則是指人通過皮膚與外界環境接觸時在身體上或精神上所獲得的一種感受,受衣服顏色、溫度、濕度、風和太陽輻射等影響。人體感覺到的環境溫度高低,人們的體感溫度往往與實際氣溫感覺上不一樣。

  值得注意的是,天氣預報中的氣溫僅僅代表空氣的冷暖程度,並不能完全表示出人體對環境的冷暖感受,但氣溫高低可以作為人體冷暖感受的一個參數,這也正是空氣溫度與體感溫度的區別所在。在相同的氣溫條件下,人們還會因空氣濕度、風速大小、著裝顏色、日射甚至心情等的不同而産生不同的冷暖感受。例如在氣溫30度的環境中,空氣的相對濕度在40%-50%左右,平均風速在3米/秒以上時,人們就不會感到很熱;然而在相同的溫度條件下,相對濕度若增大到80%以上、風速很小時,人們就會産生悶熱難熬的感覺,體弱者甚至會出現中暑。

  多地溫度突破歷史極值 綜合強度排1961年以來第14位

  針對近期高溫天氣過程,陜西省氣候中心高級工程師蔡新玲對此分析。她指出,7月以來全省出現大範圍持續高溫天氣,7月1至12日共出現10個高溫(≥35度)日,全省96站中89站出現35度以上高溫天氣,先後有529站次高溫,為1961年以來同期高溫站次第一高值年。40度以上高溫有70站次,亦為1961年以來同期第一高值年。

  據氣象資料顯示,7月7日至12日陜西出現強區域性高溫過程,綜合強度是1961年以來第14位。其中35度以上高溫371站次,40度以上高溫70站次。此次高溫過程範圍廣、強度大,從7月8日開始全省連續出現40℃以上高溫天氣。其中,8日、9日、10日、11日、12日40度以上高溫站數分別達1、5、17、27、19站。有17站日最高氣溫突破歷史極值,主要分佈在關中西部和陜北西部。

  “但與2010年以來的區域性高溫過程比較,此次過程的綜合強度不及2016年8月11日至8月24日、2015年7月24日至8月2日、2014年7月26日至8月5日三次過程強度。”蔡新玲告訴記者。

  天氣預報:

  13日下午:陜北晴天間多雲,關中東部晴天轉多雲,關中西部、陜南多雲間陰天,關中西部、陜南西部有陣雨或雷陣雨。陜北部分地方、關中中東部最高氣溫可達38度以上。關中中東部局地可達40度。

  13日晚上:陜北晴天間多雲,關中多雲間陰天,西部局地有陣雨或雷陣雨,陜南多雲轉陰天,南部有陣雨或雷陣雨。

  14日白天:陜北晴天間多雲,關中多雲間陰天,關中南部有陣雨或雷陣雨,陜南多雲轉陰天大部分地方有陣雨或雷陣雨。

  14日晚到15日:陜北多雲間晴天,關中多雲間陰天,部分地方有陣雨或雷陣雨,陜南陰天,陜南大部有小雨,東部有中雨,局地有大到暴雨。

  16日:陜北多雲間晴天,陜北南部部分地方有陣雨或雷陣雨,關中多雲間陰天,大部分地方有陣雨或雷陣雨,陜南陰天,西部有小雨,東部小到中雨,局地大雨。    17日:全省多雲間陰天,陜北南部、關中、陜南部分地方有陣雨。針對近期高溫天氣省氣象災害指揮部辦公室要求:

  1、要切實做好用電用水調度和供給工作。持續高溫可能導致部分地區電力供應緊張,電力部門需做好電力生産、供應和調度工作,保障生活生産用電,要加強因用電量過高,電線、變壓器等電力設備負載大而引發火災的防範工作。持續長時間的高溫也會導致旱情發生發展,水務、城建部門應做好用水調度,切實保障居民生活用水。水務、農業部門加強抗旱工作,保障抗旱用水,做到防高溫、抗乾旱兩手抓,兩不誤。

  2、做好防暑降溫工作。建築、戶外施工、環衛、交警等單位要切實做好戶外和高溫作業人員的防暑工作,嚴格執行高溫條件下室外露天作業時間的有關規定。民政部門要落實對困難家庭、養老院等特殊場所和群體的防暑降溫工作,特別是做好老人、小孩的防暑降溫工作。衛生部門要督促各醫院、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採取緊急措施,妥善處理可能增加的中暑患者。科協、醫療衛生、媒體應加大高溫防禦的科普宣傳,增強廣大居民應對高溫的防禦技能。食品藥品監管部門要加強食品衛生安全檢查,防範食品中毒事件。教育部分要組織學校做好留校學生的防暑降溫工作;市政、商業、運輸等部門要及時組織,有序對居民開放地下室、商場等公共納涼場所,特別是車站等人口密集區,要做好消暑納涼工作。消防、林業等部門要加強防火工作,特別要加強人口密集區、林區防火應對工作。

  3、繼續做好監測預報預警工作。各級氣象部門要加強監測預報,及時發佈高溫等氣象災害預警信號及相關防禦指引。通信、廣播、電視等媒體要及時傳播高溫預警信息,廣泛宣傳防高溫中暑常識,引導社會公眾做好高溫災害防護。高溫天氣形勢極易導致短時強降雨、雷暴大風、冰雹等局地強對流天氣發生,陜西渭北臺垣地區是強對流天氣多發地之一,氣象部門要切實做好短時強降雨、雷暴大風、冰雹等強對流天氣的監測預警和人工防雹工作,最大限度保障人民的利益。

—  相關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