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泉縣兩河鎮:新風勁吹田野萬家 道德驅動向心引擎

國際在線2017-07-21 15:32:01

  國際在線陜西頻道消息:陜西省安康市石泉縣兩河鎮位於秦嶺山區,地處佛坪、寧陜、洋縣、石泉四縣交界,近年來通過發展鎮域鄉村旅遊和多種特色産業,逐漸走上了經濟增速的快車道,人居環境逐漸優化,基礎設施建設日趨完善。但是在經濟取得發展的同時,仍然面臨著道德環境與社會需求脫節的情況。

  如何澄清基層風氣,凝聚基層發展力,增強基層向心力,齊心協力脫貧攻堅,兩河鎮根據安康市新民風建設要求,結合鎮情實際,讓新風氣由點及面,逐漸形成了強大影響力。

  全面梳理五大問題 精準識別問題根源

  “我們家一年送禮在兩萬元左右,有的貧困戶住進‘交鑰匙’房子還要擺酒,村幹部有事又不能操辦收禮,老百姓還特別喜歡叫我們去,禮錢基本上就是白送了。”兩河鎮火地溝村支部書記劉傳才告訴前來專題調研的鎮紀委書記吳曉軍。

  在同一時期,兩河鎮黨委班子成員通過入戶、訪賢的方式就新民風建設中亟待解決的根本問題進行深入調研,把準了兩河的病症。四月初,通過黨委會議確定了兩河鎮民風的“五大問題”、“三大根源”、“兩個載體”、“一個聲音”。(五大問題:陳規舊俗落後不實際;取財無道奮鬥不踏實;小題大做心胸不開闊;允諾無信説話不算數;拋親于山有老不贍養。三大根源:頑固老思想、浮躁年輕人、道德判斷缺位。兩個載體:村規民約、道德評議。一個聲音:新民風積極氛圍宣傳,《兩河鎮新民風建設實施方案》應運而生,新民風建設有了理論基石和行動指南。)

  強化黨員引領作用 “十帶頭”帶好精神頭

  充分發揮黨員先鋒模範作用,用道德引領代替在新民風建設中行政命令無法觸及的精神領域,是兩河鎮黨委抓黨建、促新風的實踐基礎。

  兩河鎮紀委副書記劉奎林,臨近退休,堅持勤勉務實工作,在他包聯高原村觀音溝片區近一年來,民風持續向好,矛盾糾紛逐漸減少,肯幹活的多了,打牌酗酒的人少了,這些變化均來自於這位優秀共産黨員的道德引領。他通過動手帶著貧困戶勞動、耐心公正化解糾紛、教育糾正不良習俗等方法,更重要的是一身正氣的為人讓老百姓心服口服、自願移風易俗。

  劉奎林同志的帶動作用是黨建帶領的鮮活案例,根據他的事跡,鎮紀委總結提煉出兩河鎮黨員“十帶頭”,推廣至全鎮黨員貫徹學習。“帶頭脫貧攻堅,勤奮科學致富;帶頭移風易俗,摒棄不良風氣;帶頭踏實工作,奮力追趕超越;帶頭道德評議,帶動一片新風氣;帶頭扶殘助弱,不能歧視偏;帶頭遵紀守法,遵守村規民約;帶頭參加勞動,做到日行一善;帶頭勤儉節約,杜絕揮霍浪費;帶頭誠實守信,承諾必須兌現;帶頭厚養薄葬,繼承孝道傳統。”

  “十帶頭”充分發揮黨員先進性,並號召全鎮445名黨員簽訂承諾書,號召每人做到聯繫影響25名普通群眾,實現鎮內全覆蓋,黨群共前行。

  用新民風建設凝聚人心 用全力決戰脫貧攻堅

  兩河鎮在新民風建設過程中,把群眾合力促脫貧、和衷共濟奔小康明確為各村(社區)村規民約的必有內容,把積極響應新民風建設與參與脫貧攻堅工作作為積極分子考評“金標準”,把精神文明建設作為黨建向普通群眾的延伸,又把提高道德水準作為群眾向黨聚集的合力。通過新民風建設讓共産黨員始終成為基層的扛旗人,時代的排頭兵,通過先鋒引領,道德約束等一系列“軟手段”將百姓牢牢聚集。

  自四月份開展新民風建設以來,兩河鎮共開展道德評議五次,評選十星級文明戶十二次,懸挂標語十四余副,出動脫貧攻堅工作隊隊員宣傳新民風建設一百餘人次,簽訂黨員新民風建設承諾書兩百餘份,在兩河田間地頭形成了強大的建設勢頭。

  與劉奎林同志一樣,越來越多的兩河鎮共産黨員深刻踐行,越來越多的老百姓參與其中,“一年初見效、兩年大變樣、三年成新風”,兩河鎮在建成小康社會的同時也會擁有一個更加美好的精神家園。(供稿 石泉縣兩河鎮 蔡勳  編輯 王菲)

—  相關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