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電子科技大學計算機學院楊世勇教授(梁明 攝)
國際在線陜西頻道報道(梁明 王瑩):近日,陜西省科技廳和陜西省國防科工辦在陜西省科技資源統籌中心,聯合舉辦了陜西軍民融合科技成果發佈會,向社會公開發佈了九項軍民融合科技成果。西安電子科技大學計算機學院楊世勇教授對其所研發的新一代隱密項目進行了成果發佈。為進一步了解該項目的內容及其應用前景,7月18日,國際在線陜西頻道走進西安電子科技大學,探秘新一代隱密技術,揭開其神秘的面紗。
“隱密通信網絡軟體平臺”出世 信息隱藏技術成關鍵
在西安電子科技大學主樓四區辦公室,國際在線陜西頻道有幸對楊世勇教授進行了專訪。楊世勇教授從1999年博士期間開始接觸信息隱藏技術,當時該技術的研究在國內外尚處於先期階段,“在國內,好多專業名詞的翻譯還存在爭論!”博士畢業留校工作後,經過多年的潛心研究,楊世勇教授將自己的理論研究成果與現實應用背景相結合,創新性地研發出了一個具有自主知識産權的“隱密通信網絡軟體平臺”,目前該軟體已進入測試完善階段,下一步將推向市場應用。
所謂的信息隱藏技術就是將一種信息隱藏在另外一種信息當中,新一代隱密技術的關鍵正是基於信息隱藏技術。其主要功能是:能夠使網絡合法用戶對自己的手機以及PC系統中的重要信息或者敏感信息進行掩蔽保護,另外使網絡通信傳輸中用戶的私密信息不被洩露,做到無感知通信。
互聯網信息時代 我們住在“玻璃房子”
在互聯網應用時代,大數據和雲計算為海量數據分佈式存儲、智慧搜索提供了極大的便利,但也為網絡用戶的隱私帶來了巨大的安全威脅。諸如用戶的重要數據、私密及敏感信息等容易被搜索、轉存、散佈,而且這類信息一旦被散佈是很難可逆追蹤的。“在網絡時代,我們所有的人好像都住在玻璃房子裏而無處遁形,因為在強大的數據搜索和深度計算下,有關自己的信息幾乎都是透明的。”楊世勇教授如是説。
“我在美國杜克大學訪學期間,就遇到過QQ號被洩露的尷尬。盜用者通過我的QQ信息模擬我的身份給我的家人留言,説我在國外錢包丟了,借了朋友的錢,朋友現在要回國,讓我夫人匯款5萬元到一個國外賬號。”慶倖的是家人在匯款前跟楊世勇教授通了電話識破了這個騙局。也是這樣的經歷,讓楊世勇教授更加堅定自己的科技研發。
目前,基於互聯網的社交網絡平臺以及各種即時通信軟體存在著個人敏感信息的洩露問題。攻擊者可利用這些洩露信息進行模倣、誘導、實施網絡詐騙,使個人和社會集體蒙受巨大的財産損失。而新一代隱密技術産品的出現,將攻克這些難題。
突破傳統加密技術瓶頸 打造信息保護的“盔甲”
這款新一代隱密通信網絡軟體平臺,被命名為“HIDER”,意為“隱藏者”。這項技術與傳統的雲計算、大數據所展示的作用完全相反,HIDER主要針對公民個人隱私的保護。
“HIDER”軟體的展示樣式(梁明 攝)
新一代隱密通信網絡軟體平臺可相容Windows,Android,IOS等作業系統。在實際操作中,信息的傳送者將要傳遞的真實信息隱藏在一段不重要的文字、一張圖片或者一段視頻中,信息的接收者在接收信息後,通過解碼演算法,即可查看真實的信息,而對於第三者來講,所看到的只是表面的一段不重要的文字、一張圖或者一段視頻。借助該軟體,用戶能夠對自己的手機以及PC系統中的重要信息(通訊錄、備忘錄、聊天信息等)進行掩蔽保密。
同時,對於個人的敏感信息,通過隱藏在正常網絡媒體通信過程中而做到無感知秘密傳輸,從而防止私密信息的洩露。
科研成果轉化 新一代隱密技術滿足多領域需求
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等科研單位是科技成果的供給主體。在“科教興國”戰略指導下,隨著"211工程"、"教育振興行動計劃"的實施,我國高等教育取得了歷史性的發展,高校科技創新工作取得了極大的進展。高校正逐漸發展成為基礎研究的主力軍,應用研究的重要方面軍,以及高新技術産業化的生力軍,高校科技工作已經成為國家科技創新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國家有關部門的大力支持下,高校及科研機構承擔建設了一大批科技創新基地或平臺,積極承擔了國家科技攻關計劃、"863"計劃、"973"計劃、國家自然科學基金以及國防軍工等一系列科研任務,使高校總體科技實力、自主創新能力以及綜合競爭力大大增強,知識貢獻與社會服務能力大大增強,正在成為我國科技自主創新的強大力量。
“新一代隱密技術在國內及國際的發展空間廣闊,這項技術的應用,目前處在國際前沿位置。”楊世勇教授如是説。
在談及新一代隱密通信網絡軟體平臺的應用前景如何時,楊世勇教授表示:“未來,在投入市場後,這項技術將會在政府OA系統、金融領域、公共安全信息領域、軍事通信領域、媒體傳播領域、電子商務等眾多領域廣泛應用。”據了解,西安電子科技大學是以信息與電子學科為主的“985優勢學科平臺”和“211工程”項目重點建設高校之一,學校的軍事密碼學專業在國內首屈一指,是國際上最早被公認的在密碼學科領域中有著突出貢獻的中國高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