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7月27日),記者從西安市河長制領導小組獲悉,夏季防溺水事故將作為基層河長巡查的重要內容。
入夏后已發生多起青少年溺亡事故
今年入夏以來,由於天氣炎熱高溫,個別市民不顧警示標誌,擅自進入渭河、灞河、浐河、澇河等河流和秦嶺各峪口河道內隨意游泳,相關部門組織各級河長和河道管理人員反復勸阻,但效果甚微。由於缺乏正規救護,目前已發生多起青少年溺水死亡事故,經華商報等媒體報道,在社會上引起較大關注。針對將夏季防溺水事故納入河長制巡查內容的呼聲,按照市政府主要領導的批示精神,西安市河長制領導小組就基層河長巡查中增加夏季防溺水事故有關事宜做出相關通知。
通知要求鎮村兩級河長要把防溺水事故作為近期河長制巡查的一項主要內容,認真加強巡查,減少問題發生,市、區縣兩級河長要加強對基層河長夏季防溺水事故的領導指導和督促檢查,積極協調相關部門和鄉鎮加強巡查力量,提升巡查效果。要將夏季防溺水事故巡查作為考核各級河長履職情況的一項重要內容,推動該項工作取得實效。在離城區較近的浐河、灞河、渭河和灃峪、高冠峪、太平峪等秦嶺峪口下河游泳較多的重點地段增加人員配置,加密巡查次數,且不定時地進行突擊檢查,防止溺亡事故發生。
對違反規定下水的按規定從重從快處罰
加強與相關職能部門聯動。劃定重要峪口內的河道管理範圍,對危險區域採取藍線控制,進行風險隔離管理;加大對所轄水庫、河道、峪口的管理,在水源保護區、危險河段設立警示標誌,禁止遊客進入河道內垂釣、遊玩、嬉水;加大對重點水庫、河道、峪口的巡查和群眾勸導力度,對違反規定、不聽勸導、擅自下水游泳的,要按照有關規定從重從快處罰,發生人身傷害事件的,除責任自負外,還要追究組織者責任;定期組織水務、公安、環保、規劃及相關街鎮開展聯合執法,對嚴重阻撓和干擾水庫、河道、峪口管理,造成河湖污染和破壞的行為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各區縣、開發區河長制夏季防溺水工作進展情況及時報市河長辦。(記者 肖琳)
報道引發關注
促成防溺水納入河長巡查內容
每年暑假都是未成年人溺水事故的高發期。據不完全統計,2011年以來,西安地區各條河流、水庫的溺亡人數超過500人。
針對這一情況,記者在灃河、澇河、渭河、浐河、灞河、秦嶺各峪口河道以及各水庫進行調查,詳細了解以往溺亡事故原因、事故點現狀等問題,並根據專家以及河道管理者意見提出合理化建議,最終促成防溺水事故納入基層河長巡查內容。
戶縣12歲男孩澇河溺亡
引發防溺水安全思考
7月2日下午,一名12歲男孩在戶縣澇河玩耍時不幸落水身亡,7月4日華商報A03版報道了此事。附近村民稱,澇河裏有很多沙坑,近年來有多名未成年人在澇河溺亡。
同樣是在澇河,2008年曾發生過4名男孩同時溺亡的事件。為何學校、家長都很重視,但仍不斷發生溺亡事件?
溺亡孩子家長認為,孩子出事與家長監管不嚴有關係,但澇河裏沙坑一日不解決,就會存在安全隱患。他希望相關管理部門能認真對待河道裏存在的安全隱患,拿出有效的解決辦法,杜絕悲劇再次發生。
而水利部門表示,水利部門每天都要沿河進行巡查,如果發現有人下河就會勸離,但工作人員離開還會有人下河,河道沿線太長,光靠水利部門監管確實有難度。就像上述案例中孩子溺亡地點就有3塊警示牌,仍未能阻止他們下河玩水,管理人員也很無奈。
一方面河道管理存在難點,另一方面溺亡事件頻頻發生,這一難題到底該如何解決?
重磅推出調查報道
呼籲實施暑期安全特別巡護
針對未成年人溺亡頻頻發生的情況,記者用時近半個月,對灃河、澇河、渭河、浐河、灞河、秦嶺各峪口河道以及各水庫進行調查,詳細了解以往溺亡事故發生的原因、溺亡事故點現狀等問題。
7月17日,華商報“原點週刊”重磅推出調查報道,解析近年來西安地區的溺亡數據,結果讓人觸目驚心。報道還從多個方面深度解析溺亡事故發生的原因、特徵,並通過採訪救援人員分析野外水域的特點。最終得出結論,目前河道管理仍存在盲點,另外無論是成年人還是未成年人都不適合在野外進行游泳。
另外,記者還根據河道治理專家、河道基層管理者提出的意見,提出河長監管河道安全問題,從制度上增加巡護人員,設專項資金補貼巡護人員,給河道巡護人員配備救援設備,將溺水事故納入河長考核體系5個方面解決防溺水事故的辦法,並向相關部門呼籲增設暑期安全特別巡護制度。
該報道刊發後引起相關部門的重視,西安市政府主要領導批示,將夏季防溺水事故作為基層河長巡查的重要內容,防溺水事故巡查作為考核各級河長履職情況。(記者 張成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