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4日,記者從陜西省防火辦獲悉,在今年上半年的全國森林防火綜合排名中,陜西躍居全國第三,受到通報表揚。森林防火目標管理責任制、預防撲救體系的建立,使全省森林防火工作再創佳績。據悉,我省每年都與各市簽訂《森林防火目標管理責任書》,開展森林防火考核和督導檢查,通過層層落實防火責任,確保全省生態資源安全。
“建設生態文明,必須建立系統完整的生態文明制度體系,用制度保護生態環境。”近年來,陜西省相繼出臺了秦嶺生態環境保護條例、大氣污染防治條例、水土保持條例、固體廢物污染環境防治條例等地方法規條例,劃定生態保護紅線,實施生態效益補償,逐步完善考核評價體系、生態環境管理制度等生態文明制度體系,用最嚴格的制度、最嚴密的法治護航青山綠水。
陜西省積極推進林業法治建設,實施依法治林,全省林業立法工作走在了全國前列。省林業廳不斷完善相關林業法規和制度建設,制定下發了全面推進林業法治建設的實施意見,履行“權力清單”制度,建立健全了森林防火預防撲救體系,開展重大林業有害生物防治,加強林業行政執法力度及林木、林地、林權等的管理,使生態建設成果得到有效保護。上半年,陜西林業審核審批徵佔用林地項目197個,查處林業案件2138起,森林火災受害率和林業有害生物成災率僅為0.015‰和0.95‰,遠低於中央和省上控制指標。我省在今年全國天保工程綜合核查排名提前了6個位次,其中工程管理單項前移10多個位次,位列全國第二。
水土保持的“一法一條例”,為我省依法防治水土流失提供了法律保障。陜西省水土保持局積極開展水土保持法律法規執法檢查,不斷規範和深化水土保持行政審批制度改革,上半年共依法審批水土保持方案42個,促進了建設項目中的水土保持設施與主體工程同時設計、同時施工、同時投産使用的“三同時”制度落實。啟動了“天地一體化”動態監管和“監督信息化”試點,逐步完善監督管理數據庫,因地制宜推行水土保持監督執法現場應用系統,以實現全省監督管理互聯互通,信息共享。
陜西在全國率先建立了能源開發水土保持補償機制,創造了“陜西經驗”。目前,我省水土保持補償費徵收實現良性循環,使用項目進展順利。今年上半年,陜西全省通過地稅部門累計代徵水土保持補償費11.22億元,今年水土保持補償費使用項目資金計劃也已下達。
在生態文明制度體系建設中,陜西省還多措並舉加強領導幹部自然資源資産離任審計,把自然資源資産離任審計落實到審計工作全過程和各領域,並與重大政策措施落實跟蹤審計、追趕超越審計等統籌結合,不斷創新自然資源資産離任審計方法。此外,不斷加大宣傳力度,培養社會各界生態環境保護意識,通過有效開展領導幹部自然資源資産離任審計等,不斷完善陜西全省生態文明制度建設。(記者 王永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