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平盤龍:蝶變中的美麗鄉村

陜西日報2017-08-10 13:42:05

  【地市 顯示圖在稿件最下方】富平盤龍:蝶變中的美麗鄉村

  盤龍村文化氣息濃郁的文化墻。

【地市 顯示圖在稿件最下方】富平盤龍:蝶變中的美麗鄉村

  盤龍村村民自編自演的跑馬隊。

【地市 顯示圖在稿件最下方】富平盤龍:蝶變中的美麗鄉村

盤龍村幼兒園。

【地市 顯示圖在稿件最下方】富平盤龍:蝶變中的美麗鄉村

  盤龍村核桃産業助民增收。

  8月1日上午,筆者來到富平縣美原鎮盤龍村。微風吹過,田野裏的農作物風姿搖曳,村民家門口的花朵爭相綻放,一股股沁人心脾的清香撲鼻而來;走進村中,映入眼簾的首先是盤龍示範幼兒園、村部辦公樓和健身廣場,村民們鍛鍊健身動起來,廣場舞跳起來,一切都顯示著這個村積極向上的發展態勢……

  五年彈指一揮間,盤龍村變了,似天翻地覆,曾經的基礎條件差、垃圾滿天飛、村民怨言多的村子,如今正在向美麗鄉村“蛻變”。

  家園美了,村民生活才更幸福

  庭院清爽整齊,旱廁全部拆除,蚊蠅不見;村子裏新建的公園、廣場上,大媽扭起了大秧歌,大爺在大樹下打牌下棋,其樂融融;田地裏玉米、小麥、核桃……美了鄉村,鼓了村民的腰包……走在富平縣美原鎮盤龍村,處處是一幅幅秀美的風景。

  環境“臟、亂、差”是農村一大“頑症”,為保障美麗鄉村建設有序推進,盤龍村堅持突出問題重點處理的思路,以村容整治為突破口,開展家前屋後、街頭巷尾、道路兩側大清理。修通了龍北組至油老路的斷頭路,龍北西組主要巷道一條,徹底讓村民告別了“雨天不出門,出門一腿泥”的難題。安裝美化了村門樓、龍北堡、西盤組的門樓。黨員、村民義工出勤多次,對範圍內的廢棄房屋、破舊茅廁,垃圾雜物全部拆除和清除,植樹1000株。結合農村環境衛生百日整治,制定完善了盤龍村環境衛生管理、環境衛生處罰等制度,投資7萬元清運陳年垃圾、“三堆”6000余方,新建環保廁所150多座,為每個村民小組分別確定了一名清運員、保潔員、監督員,每3天對生産生活垃圾進行集中清理。通過修巷道、改廁所,清“三堆”、除“三亂”,盤龍村污水橫流、垃圾遍野、臭味熏天的景象已成為歷史。

  為接長農村文化生活短板,在美麗鄉村建設中,盤龍村堅持環境生態、文化特色和服務保障的理念,滿足群眾多樣化精神生活的需求,讓綠色扮美人居環境,為群眾“動起來、養起來、樂起來”提供便利。新建主題文化廣場1個,安裝了健身器材、新建了籃球場。村上還鋪設步道,村級組織活動場所已成為集黨員活動中心、村民議事中心、便民服務中心、教育培訓中心和文化娛樂中心等多功能為一體的黨群服務中心,為不同人群提供不同便民利民的公共服務。

  “以前村裏環境臟亂差,這些年村上加大基礎設施投入,道路、路燈、健身器材咱村應有盡有,如今農村一點不比城裏差!”76歲的老支書李萬成談起這些年盤龍村的變化,自豪地説。如今在盤龍村,安全飲水、污水治理、道路硬化、村莊綠化、特色富民産業、基層組織建設等項目基本完成。

  讓村裏幼兒在家門口接受優質教育

  長期以來,學前教育是農村教育的“短板”和“痛點”。適齡兒童特別是留守兒童不能就近接受學前教育,更因得不到有效監管,身心發展和人身安全都難以得到保障,成為貧困地區面臨的社會問題。在五年以前,由於沒有幼兒園,盤龍村留守的幼兒們是沒有條件接受學前教育的。

  “以前這裡是一所破爛不堪的小學,下雨漏水,墻皮脫落,桌凳破舊,最差的時候一個班只有一兩個娃兒,後來教育局把小學合併。”盤龍村村主任王小魚回憶起如今盤龍示範幼兒園的前身時,不無感慨。2011年他受村民力邀,回鄉發展。他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拿出200余萬元,把已經破舊的小學翻新修蓋成了幼兒園。

  “一般就在家裏自己玩,特別有能耐的,才把小孩子往鎮上、縣裏送。”一位村民告訴筆者,教育開支佔了村裏百姓支出的很大一部分,在沒有幼兒園時,大多數人認為學前教育是浪費錢,沒錢也沒有時間精力去別的地方上學。“學前教育是啟蒙教育,對人的一生有重要意義。教育要從娃娃抓起。辦好學前教育,是我們不可推卸的責任。”村主任王小魚説。

  筆者看到,盤龍幼兒園是一座漂亮的彩色大樓,樓體內外漂亮的卡通畫、中國風的剪紙、一個個紅彤彤的燈籠、使幼兒園充滿了陽光與朝氣。“我們新建的幼兒園硬體設施完全不比城裏差。教學樓融洗漱室、休息室、衣帽室、活動室于一體,教室內鋼琴、多媒體等現代教育設施一應俱全。”如今的盤龍幼兒園招收著300多名幼兒,由於設施完善,條件好,除了本村的,鄰村的很多孩子來盤龍村上幼兒園。

  戶外活動課上,蹦蹦床、滑梯、玩沙池、戲水池、鍛鍊幼兒意志的假山等,每個區域都會有一名老師負責,只要是在安全人數範圍之內,孩子們都可以憑興趣自由選擇遊戲項目。

  “孩子的快樂是最重要的。自從我家孫子在這裡上幼兒園之後,待人接物、自理能力等都比原來強多了,連性格都更加開朗了,每天回去都會給我們主動表演學到的新東西。學校裏發的啟蒙書,小傢夥可以從第一頁背到最後一頁!”村民王德順提起盤龍幼兒園讚不絕口,他三歲的孫子正在幼兒園上小班。

  平安建設:讓村民生活更安定

  “偷雞摸狗的絕跡了,打架鬥毆的少了;鄰裡之間更和諧了,村裏的發展更有序了……這些變化讓我心裏很安寧!”8月初,盤龍村的老黨員周克敏談起村裏的平安建設,欣喜不已。

  盤龍村轄8個村民小組,849戶,3174口人,黨員69名。以前的盤龍村人心渙散,基礎條件差,幹部群眾拉幫結派、打架鬥毆時有發生,是美原鎮乃至富平縣的“老大難”。近年來,盤龍村堅持以創新思路補齊短板,形成了以群眾參與為核心的有效治理方式,成功營造了法治引領、全民參與的“平安盤龍”創建氛圍。全村無一起刑事治安案件,治安狀況持續好轉,群眾安全感和滿意率不斷提升,村容村貌煥然一新。

  今年以來,盤龍在平安創建工作中,紮實開展好“矛盾大排查、問題大化解、隱患大清除、普法大宣傳”四項專項治理活動,強基層、打基礎、保平安,穩步推進全村平安建設。為維護社會安全穩定,盤龍村積極開展治安秩序集中整治活動,加強對重點人員的包保及控制措施,安排專門人員負責監督重點人員的動向,隨時發現情況,隨時報告,確保社會穩定。

  夜晚來臨的時候,整齊劃一的巡防隊員、歡樂自信的廣場舞大媽、嬉笑玩鬧的孩子們……一組組鏡頭展現著如今盤龍村祥和、穩定。

  盤龍巡邏隊自2016年冬季組建以來,不斷調整防控方案,最大限度地擠壓犯罪空間和時間,巡邏隊由八個村小組的組長9個人組成,白天不斷防控,防止可疑人員進村入戶,夜間也巡邏2-3次,讓村民生活得踏實、安寧。當然,要確保治安管理更加有效,還需科技來幫忙。村上增設10個高清探頭,延伸管控觸角。“這些監控可以24小時對轄區主要村道、交通要道、學校重點區域進行可視化巡防,有效降低了可防性案件的發生。”王小魚説。

  以前,盤龍村黨員幹部各唱各的調、各吹各的號,村幹部不收費不進群眾門。現如今,橫在幹群間的那堵“墻”沒了,幹部見到群眾主動打招呼,群眾遇上幹部也會邀請進屋坐一坐。召開黨員群眾會,很多群眾自發旁聽學習,先後5次培訓參加人數超過100人。

  村上還圍繞社會治安、村風民俗、鄰裡關係、婚姻家庭、環境衛生5個方面制定村規民約29條,開展“最美兒媳”“最美家庭”評選活動,西盤組的常竹娥被評為“最美兒媳”,雋兆宇一家被評為“最美家庭”,用身邊典型教育引導身邊人。晚上跳廣場舞的越來越多。對於“好風氣”給盤龍村帶來的新變化,村支部組織委員高米雀深有體會。“和其他村一樣,過去我們村也不時會發生鄰裡糾紛、家庭糾紛。現在,全村漸漸形成了良好的風氣,家庭、鄰裡之間的關係也更加和睦友愛。”

  如今的盤龍村,在富平縣各級黨委、政府的堅強領導下,搬弄是非的少了,送溫暖的多了;打麻將的少了,扭秧歌的多了;婆媳、鄰裡之間不和睦的少了,孝敬父母、比著致富的多了……行走在盤龍村,村道路乾淨、整潔,村民們告訴筆者,愛護環境已經成為他們的一種習慣。“村子變美了,我們生活得更體面、更溫暖、更有尊嚴了。”高米雀如是説。

 

—  相關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