陜西全面推行河長制排全國前列 2022年恢復八水繞長安

國際在線2017-08-10 16:50:45

陜全面推行河長制排全國前列 2022年恢復八水繞長安_fororder_QQ圖片20170810153120

陜西省水利廳廳長、陜西省河長制辦公室主任王拴虎發言(王夢凡 攝)

  國際在線陜西頻道報道(王夢凡):8月9日,在陜西省政府召開的政策例行吹風會上,陜西省水利廳廳長、陜西省河長制辦公室主任王拴虎發言稱,陜西全面推行河長制工作已經走在了全國前列,2017年上半年已完全建立起了全面推行河長制的工作和責任體系,下一步,推行河長制工作將以水流不污染、砂石不亂採、岸線不侵佔為底線,全面修復水生態,大力實施柔性治水,到2022年,恢復八水繞長安的盛景。

  陜西現設3818名河長 全面推行河長制

  陜西地處乾旱、半乾旱地區,關中、陜南、陜北三大區域,橫跨長江、黃河兩個水系,水資源擁有量440億立方,其中陜南320億立方,關中佔80億立方,陜北只有40億立方,總體來講水資源嚴重不足,人均水資源擁有量只有全國的一半。

  在此大環境下,陜西河長制要解決的問題,首先是保護水資源,因為缺水,水安全就非常重要,就必須保護水資源。第二個維護水生態,河流、水庫都要有一個健康的生命。第三個就是優化水環境,讓更多的地方依水得利,更多的人因水受益。

  王拴虎介紹稱,陜西在全國首先建立了河長制,建立省、市、縣、鄉四級河長,目前共設立市級河長117名,縣級河長1097名,鄉(鎮、街辦)級河長3818名。一直在加強湖水域岸線管理保護、入河排污口和採砂管理,在陜西缺水的地方通過水庫建設、渠道溝通已經達到了基本均衡。

  陜西河長制考核將納入政府考核體系

  陜西河長制不是“冠名制”,而是“責任制”。陜西省水利廳水資源與河庫調度中心處長劉春茂介紹,陜西省總河長為陜西省委書記婁勤儉、陜西省長胡和平;副總河長為陜西省委副書記毛萬春、副省長馮新柱,8位省領導分別擔任渭河、漢江、丹江、涇河、黃河、北洛河、延河、昆明池及渭河西安段的省級河長。

  劉春茂表示,《全面推行河長制實施方案》中明確提出了考核評價體系,把河長制的考核內容納入各級政府考核評價體系和生態補償考核機制,結果作為地方黨政領導幹部綜合考核評價的一個重要依據。通過制度使河長制落到實處,把河長制的各項工作搞好。

  “這讓本來無人願管、被肆意污染的河流,變成懸在‘河長’們頭上的達摩克利斯之劍,監督意義顯而易見。”西安理工大學副校長李佔斌認為,由各級河長落實各方責任與利益,協調區域與整體的關係,加上逐級嚴格的考核制度,經濟社會發展與水環境治理保護的平衡得到了保證。

  2022年恢復八水繞長安

  西安素有“八水繞長安”之美譽,臨水而建、因水而興。八水繞長安,既是一個美好的記憶,又是一個美好的藍圖。在政策例行吹風會上,西安市水務局局長賈生林表示:“到2020年底,西安要實現全市水環境全面改觀;到2022年,利用五年時間,實現水質質變,全面恢復八水繞長安盛景。”

  據賈生林介紹,西安確定了“一、三、五”的治水目標,2017年要治理臟和污水的問題,通過三年到2020年實現無劣水目標,到2022年利用五年的時間達到水質變清,徹底以生態方式恢復八水繞長安的勝境。針對這個目標,水務局構建了1+3+1的體系,市、區和鎮,再加上村級的巡河員和河警,西安市市級河長17個領導包抓了19條河和湖。

  同時,西安建立了河長工作作戰指揮室,這個指揮室把每一條河的問題都標示出來,每一條河制定一個方案,都在這個指揮室挂圖作戰,而且形成了19個市區兩級的作戰指揮室,共有圖表171張。重點加大河流的管理,6個部門聯合檢查,目前已經檢查了400多次,查處違法案件41次,行政拘留44人。

  當提及推行河長制對陜西整體水環境的意義時,西安理工大學副校長李佔斌教授認為,細化河流治理,通過節約水資源、土地利用的優化配置、資源的配置等方式,來支撐社會經濟的發展,有序利用,上下游聯動,一定會使陜西整個生態系統發生一個根本的好轉。

—  相關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