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今年4月到現在,1畝金銀花賣了7000塊錢,現在8月下旬第三茬花就會有收益啦,我現在已經脫貧了,多虧了好産業和好模式”,在蒲城縣堯山鎮閆家村金銀花農業園區勞作的皇玉林高興地説。
近年來,蒲城縣全面貫徹落實中省市脫貧攻堅工作的總體部署和要求,始終堅持黨支部在脫貧攻堅中發揮引領作用,突出産業扶貧這個重要抓手,在全縣大力推廣“村黨支部+村級經濟合作組織+”等産業致富模式,全力做好打基礎、利長遠的工作,使發展更有質感、群眾幸福更有溫度。
“黨支部+”引領産業脫貧
據了解,“黨支部+”模式是由村黨支部牽頭,成立村級經濟合作組織,建設産業示範點。全縣整合涉農項目資金集中捆綁投用,把過去的“撥款”改為“投資”,按每村30萬元的標準,採取以獎代補的形式投入村産業點,發揮“撬動”社會資本的作用,投資本金由村級經濟合作組織持有,收益歸全體村民共享。收益後,首先保證貧困群眾分紅,剩餘部分留給村集體,增加村集體經濟積累,用於擴大産業再發展、改善基礎設施,推動“輸血”與“造血”同步。
每名縣級領導在所包聯鎮抓1-2個産業示範點,各鎮黨委書記、鎮長和包聯部門分別抓1個産業示範點。力爭全縣269個行政村,村村都有致富産業,達到建強基層組織、動態脫貧有保障、群眾增收致富、村集體經濟有積累的“一舉多贏”效果。
目前,“黨支部+”模式共整合涉農項目資金9870萬元,給222個産業點撥付資金4440萬元,建成蘇坊鎮黨定村移民産業園、洛濱鎮馬湖村怡農食用菌産業園等86個産業示範點,打造蘇坊鎮奶山羊養殖基地、洛濱鎮香菇産業基地、堯山鎮萬畝金銀花産業基地,全縣形成北部香菇(洛濱鎮、孫鎮、高陽鎮、罕井鎮)、中北部旱腰帶金銀花(堯山鎮)、西部奶山羊(蘇坊鎮、興鎮、橋陵鎮)、南部設施瓜菜和酥梨(龍池鎮、龍陽鎮、黨睦鎮)為主導的産業發展格局。
培養一支會經營的幹部隊伍
基層黨支部的幹部人員作為精準扶貧工作的“先鋒軍”,“黨支部+”模式推動落實的主體就是基層村黨支部,村“兩委會”一班人帶領群眾因地制宜發展特色主導産業,不僅幫助貧困戶增收脫貧,更重要的是帶動群眾整體致富,也增加了村級集體經濟的積累,為擴大産業再發展、改善村基礎設施奠定了基礎,有了為群眾辦實事好事的財力“底氣”,在群眾中更有話語權、更有威信,無形中提高了群眾對村“兩委”班子的認可度,促進村黨支部在脫貧攻堅中更好發揮中堅作用。(記者 楊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