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為打贏脫貧攻堅易地扶貧搬遷首戰之役,漢濱區針對部分安置社區所在地距離城區遠、貧困程度深、“三留守”現象嚴重、基礎産業薄弱這一現狀,緊緊圍繞“搬得出、穩得住、能脫貧、能致富”為目標,積極探索創新實施“先業後搬”,通過開辦“社區工廠”,為易地扶貧搬遷群眾尋找致富路徑。
讓貧困戶在家門口上班
大竹園鎮七堰社區是陜南避災移民搬遷安置的發源地,該社區規劃安置房1387套,目前已經入住563戶,其中建檔立卡貧困戶150戶416人。56歲的李林平(原居住在林家院子)是“7·18”受災最嚴重搬入該社區的貧困戶之一,家裏共六口人,因身體差而不能外出務工,常年在家照顧患胃癌晚期的父親,沒有經濟來源,兩個兒子在當地小學就讀,一年的收入僅靠妻子在外打工,一年寄回家裏的費用不足一萬餘元,家裏的土地去年被洪水全部沖毀,家庭經濟十分困難。
今年三月,大竹園鎮引進安康寶雲服飾有限公司,在七堰社區建立工廠,李林平積極響應並成為該社區工廠的首批工人,同時他積極動員妻子回到社區工廠務工,李林平夫妻和城裏人一樣實現了在家門口上班,一個月扣除正常生活開支1000元,按每月每人工資2000元計算,他家每月能凈賺3000元。這樣一來,不僅照顧了年邁患病的父親,也照顧了孩子的上學問題,更是解決了李林平的後顧之憂。
為企業提供“保姆式”服務
今年以來,漢濱區由搬遷辦牽頭協調鎮辦通過新建或回購部分安置點門面用房作為社區工廠,並且提供三年房租減免、三年扶持貸款、三年政策免息等優惠政策,為企業提供全過程的“保姆式”服務,吸引了類似寶雲服飾社區工廠帶動貧困戶增收模式在漢濱落地生根。
2014年10月,在充分享受房租減免等一系列優惠政策的扶持下,為積極響應“以業促搬”助推精準脫貧,安康市寶雲服飾有限公司先後在小關社區、七堰社區等四個社區開辦了社區工廠,目前廠房面積達4200多平方米,擁有固定工人200多人,年産值5400多萬元。除寶雲服飾社區工廠外,安康恒潤電子廠在譚壩鎮松壩社區開辦了社區工廠,為搬遷貧困戶實現了樓上安置,樓下就業。與此同時,譚壩鎮松壩社區投資600萬元建設的3000平方米社區工廠廠房,通過招商引資使得福建石獅市金鰻王服飾順利入駐。
為了讓貧困群眾真正能夠實現就業,漢濱區還從技術培訓等方面抓起,安排搬遷辦聯合人社等部門舉辦免費定點對口幫扶,開展技能培訓,讓搬遷貧困戶掌握一種甚至多種符合社區工廠用工的基本技能,使得搬遷貧困戶無門檻準入社區工廠,一次性簽訂用工協議,極大的調動搬遷貧困戶進入社區工廠務工。同時,加快配套醫療、教育、公共服務等設施,讓在社區工廠務工的搬遷群眾,真正能夠實現住的舒心,收入穩定,脫貧有保障。(高世安 陳善剛 記者 吳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