針對農村環境衛生治理死角多、易復發這一難點問題,興平市多方調研尋良策,大力推行“1+3”的農村環境衛生管理新模式,讓農村環境衛生面貌煥然一新。
據了解,這一管理模式中的“1”是指開展以清理“一街兩旁”的三堆、剷除荒草灘、清理野廣告、整治衛生死角為重點的環境衛生集中大整治活動。“3”是指建立三大體系:即建立清掃保潔清運體系、建立工作管理體系、建立資金管理體系。
該模式自推行以來,興平市已落實清掃保潔網格路段2016條,落實清掃保潔員870人、垃圾清運人員250人、清運車輛754輛、確定垃圾壕(臨時傾倒點)277個。建立起市、各鎮(街道)、各村職責分明的農村環境衛生管理體系。建立了興平市農村環境衛生綜合整治及長效管理資金總賬專戶、12個鎮辦資金專戶以及遍及全市164個村的“三冊”(賬本、點工本、票據冊)。集中開展了6次農村環境衛生綜合大整治活動,累計投資2284萬元,逐村平茬齊過,全面清理三堆、野廣告、剷除荒草灘。先後6批次組織“兩代表一委員”,對各村整治情況進行現場觀摩評判,並對全市164個行政村進行“村村過關”達標驗收。
家住興平市阜寨鎮新興村4組的村民許美文,説起環境整治前後的變化,感慨地説:“以前街道又臟又亂,尤其是天熱了,蒼蠅蟲子到處飛,哪還敢想晚上坐在廣場上乘涼呀!”(記者 屈荔鵬 通訊員 許建剛 李立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