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自中國的綠色邀約——秦嶺國家植物園建設紀實(秦嶺國家植物園 供圖)
國際在線陜西頻消息:在萬物棲息的蔚藍星球上,中國的秦嶺與北美的落基山、中歐的阿爾卑斯山並稱世界三大山脈;在中國版圖的腹地,橫亙蜿蜒的秦嶺使得天分南北、地割江河,是當之無愧的“國之地理中央”;在風調雨順的三秦大地,秦嶺是滋養哺育世世代代秦人的“父親山”;在十三朝古都長安,秦嶺是人們心馳神往的“後花園”。良好的生態環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保護大秦嶺,就是守護萬物生靈共同的家園。
“天育物有時,地生財有限,而人之欲無極。”面對這份來自大自然的無私饋贈和先祖萬年遺傳的厚愛,我們不能因小失大、顧此失彼、寅吃卯糧、急功近利。習近平總書記曾指出,“要像保護眼睛一樣保護生態環境,像對待生命一樣對待生態環境。”省委書記婁勤儉曾強調“時刻繃緊環境保護這根弦,堅決守住生態環境底線。”為此,一座承載著萬物命運、寄託著人類發展與文明的植物園應運而生。它,就是秦嶺國家植物園。
大自然賜予的瑰寶
有人説,秦嶺是一條分界線。在這裡,長江與黃河分水而流;動物區係劃分為古北、東洋;北亞熱帶向暖溫帶過渡;中國大陸以此分為南方、北方。
有人説,秦嶺是一座“生物基因庫”。這裡生物多樣性十分豐富,已探明的有3436種植物、722種動物、312種蕨類、440種苔蘚和425種地衣。其自然資源的天然性和原始性,景觀資源的珍稀性和獨特性,都有著不可替代的獨特價值,是世界上生物多樣性的代表地區之一。
有人説,秦嶺是一部書。它是一部由“水庫”“物庫”“智庫”“文庫”構成的“四庫全書”,物態、生態、文態、神態構成的完整而鮮活的生命系統,“全景式”地揭示了一座山與一個民族、一部歷史、一脈地域的文明深度。
有人説,秦嶺是“中國龍脈”。秦嶺是我國中部最重要的山脈,它的走向、氣勢、水脈與國家命運息息相關。正如中國第一篇區域地理著作《禹貢》寫道:秦嶺分地絡之陰陽,為中國山系的“中龍”。
還有人説,秦嶺是文明的密碼冊。沒有一座山脈像秦嶺一樣哺育中華文明進程,也沒有一座山脈像秦嶺一樣深刻地影響著中華文明進程。中華文明發祥於此,這裡所蘊含的豐厚的歷史遺存和文化積澱,使其成為解讀中國、解讀中國文化和中華文明的金色鑰匙。
生命福祉地,文明密碼冊。習近平總書記2015年2月來陜視察時指出,秦嶺是中國的地理標識,是我國南北氣候分界線和重要生態安全屏障,具有調節氣候、保持水土、涵養水源、維護生物多樣性等諸多功能。正是因此,習近平總書記強調“這樣的自然生態美景,誰都不能破壞。”
秦嶺綿延1600余公里,但核心和精華都在陜西。正如中國科學院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研究員、原《中國國家地理》雜誌執行主編單之薔所説,“中國之內沒有哪個省能像陜西那樣集南北景觀于一身。”為此,保護大秦嶺,陜西擁有得天獨厚的優勢,也肩負著義不容辭的責任!
借助先進經驗,信心與決心促使陜西最終醞釀出建設秦嶺國家植物園的保護方案。而這一“國字號”植物園的建成,不僅將極大促進秦嶺地區生態系統的保護和管理,為當代和子孫後代留存下最為寶貴的自然遺産,也將大大提高我省的生態軟實力,激發我省生態旅遊的巨大潛力,成為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典範,為陜西打造一張具有世界影響的生態名片。
發自中國的綠色邀約——秦嶺國家植物園建設紀實(秦嶺國家植物園 供圖)
人與自然的命運交響
生態興則文明興,生態衰則文明衰。生態文明建設在黨的十八大被首次納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五位一體”戰略佈局,建設生態文明不僅是關係人民福祉、關乎民族未來的長遠大計,也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重要內容。
作為重要的生態大省,陜西的生態文明建設不僅關係到自身的發展,還關係著全國的可持續發展。作為陜西的“父親山”、中國的“龍之脊”,秦嶺的生態保護堪稱“重中之重”。
習近平總書記在陜視察期間發表重要講話,對陜西省提出“五個紮實”的新要求。多年來,陜西謹記習近平總書記囑託,按照“五位一體”戰略部署和“五個紮實”要求,全面佈局追趕超越,突出綠色先行,積極推進秦嶺生態保護工作。
2001年7月,陜西省政府以陜政發[2001]35號文件印發了加強陜西秦嶺植物園自然資源保護的通告,為秦嶺區域生態保護起到了保障作用。
2008年3月,我國首部為一座山脈所立的地方性法規——《陜西省秦嶺生態環境保護條例》實施,對促進秦嶺地區生態環境保護和人與自然和諧發揮了重要作用。
2014年以來,陜西省開展了全省生態保護紅線劃定工作,並將秦嶺地區作為紅線區域予以規劃。
2016年3月,新修訂的《陜西省秦嶺生態環境保護條例》正式實施,加強了秦嶺生態環境的保護力度。
西安市為進一步保護秦嶺生態環境,頒布了《西安市秦嶺生態環境保護條例》,同時編制了《西安市“十三五”秦嶺生態環境保護規劃》。
除了出臺一系列政策,一批嚴格的鐵腕保護措施也有效促進了秦嶺生態的全面保護與科學利用。
“十二五”期間,陜西省每年安排開展一次全省自然保護區執法檢查。通過多年的執法檢查,各地政府對自然保護區工作的重視和支持逐年提高,自然保護區的管理也日益規範。統計顯示,“十二五”期間,我省共晉陞國家級自然保護區10個,其中秦嶺地區8個,新建省級自然保護區4個,3個位於秦嶺地區。
進入“十三五”,陜西省又從建成秦嶺國家植物園的目標與高度,繼續加強秦嶺生態保護,秦嶺的生態環境正向著更高、更美好的層次邁進。
守護生命與文明的源泉
橫貫我國中部的秦嶺蘊藏著豐富的水資源,這裡山區層巒疊嶂,水源九曲回腸,是嘉陵江、漢江、丹江的源頭區和渭河的主要補給源區。僅在即將開園的秦嶺國家植物園,就涵蓋了甘峪河、小耿峪、耿峪河、大曲溝、赤峪河、田峪河、聞仙溝、東觀峪、塔峪溝、就峪溝、馬岔峪等25條河流水系。其中,素有“西安市民的母親河”之稱的田峪河就發源於秦嶺梁,是黑河引水工程最大的水源補充地,也是秦嶺北麓七十二峪中森林植被覆蓋最好,水量豐沛,珍稀動植物豐富的一條河流。
數千年前,由秦嶺北麓流出的多條河流,數千年如一日地拱衛著大一統王朝的京畿之地,滋養出周秦漢唐的絕代風華。數千年後,這座“父親山”用自己豐沛的水資源再度無私地為中華文明延續血脈,秦嶺南麓清澈甜美的優質水經由數千千米的幹渠“一江清水送京津”,滋潤了京津的繁榮與富強。
2013年11月,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上作關於《中共中央關於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的説明時指出:“我們要認識到,山水林田湖是一個生命共同體,人的命脈在田,田的命脈在水,水的命脈在山,山的命脈在土,土的命脈在樹。”山水相依,保護秦嶺,就要保護秦嶺的水資源;保護秦嶺的水資源,也是對秦嶺的保護。
秦嶺水資源的保護不僅是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支持,也關係著人民的生存和國家的未來。
作為國家南水北調中線工程的優質水源涵養地,我省近年來為確保一江清水永續北上,全面實施循環經濟發展戰略,大力推進移民搬遷和漢江綜合整治,認真落實丹江口庫區及上游水污染防治和水土保持“十二五”規劃,採取法律、行政、工程和科技等手段解決突出問題,有效保障了南水北調中線水質安全。從2014年12月12日南水北調中線工程通水,至2017年6月初,中線一期工程累計調入幹渠80.06億立方米,累計分水量75.93億立方米,惠及北京、天津、河北、河南四省部達5300萬人,為全國發展作出了陜西的特殊貢獻。
為大秦嶺守護最美好的清純
西起黑河,東至周至與戶縣縣界,北起省道S107,南至秦嶺梁。在秦嶺主體最具精華段,由陜西省人民政府、國家林業局、中國科學院和西安市人民政府聯合共建的秦嶺國家植物園正傍山而起。
秦嶺國家植物園總面積639平方公里,落差2000多米,是我國唯一的國家植物園,是目前世界上面積最大、植被分帶最清晰、最具自然風貌的植物園,也是中國科學院佈局的五大核心植物園之一。園區內整體劃分為4個區域,其中植物遷地保護區10平方公里、生物就地保護區575.31平方公里、珍稀動物遷地保護區和歷史文化保護區16平方公里,複合生態功能區37.69平方公里。
秦嶺國家植物園集生物多樣性保護、科學研究、科學教育與普及、生態旅遊四大功能為一體的綜合性植物園。一期建有“一河兩場三湖四館六區十八園”。其中一河指田峪河流域的生態保護;兩場指大門廣場、停車場;三湖指翠湖、太極湖、楓葉湖;四館指溫室館、標本館、科普館、古生物館;六區指田峪濕地恢復區、水生植物區、花卉引種試驗區、金牛坪遊客接待區、殿鎮小城鎮區、首陽高山植物區等六個特色功能區;十八園指海棠園、竹園、槭樹科園等植物專科專類園。
2000年6月,省長辦公會議決定建設秦嶺國家植物園。多年來,陜西以保護生物多樣性為宗旨,突出自然生態特色,堅持“保護、研究、科普、利用”並舉,努力打造秦嶺國家植物園這一陜西的綠色品牌和我國秦嶺生態保護利用與示範的樣板。
自2006年10月全面啟動建設以來,借鑒國內外植物園建設經驗,結合秦嶺生態系統的特殊性和過渡性特點,確定簡樸、自然、突出植物的建園理念。積極開展國內外合作,與美國優勝美地國家公園簽訂戰略合作協議,由德國慕尼黑工業大學參與高山植物園規劃設計,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和南京中山植物園進行生態基線調查和生態監測。歷時一年,完成“秦嶺國家植物園遷地保護區控制性詳細規劃”。堅持政府投入和市場籌資相結合,積極籌措資金,截至目前,累計投入資金10.8億元……秦嶺國家植物園的建設,在一步一步有序推進。
2016年7月,省長胡和平主持召開關於秦嶺國家植物園建設專題會議,研究秦嶺國家植物園建設保護髮展相關事宜,並要求2017年“十一”實現一期開園。副省長馮新柱和林業廳廳長李三原多次來園視察指導,協調解決園區建設中的相關問題,園區建設步入了快車道。
根據省委省政府的要求,今年3月份秦嶺國家植物園新一屆領導班子帶領全園職工拉開了確保“十一”開園的序幕,按照省委“擼起袖子加油幹,追趕超越新陜西”的要求,統一思想,提高認識,全園動員,科學謀劃,倒排工期,克服困難,保重點,保工期,全面加快項目建設。目前,已初步建成“一河兩場三湖四館六區十八園”“美麗植物園”“人文植物園”盛景初現。
你看——萬眾期待與矚目的秦嶺國家植物園正一路青山攜綠水,款款而來。就在這金色的十月,向世人發出綠色的邀約——讓我們攜手,共建人類美好家園!(供稿 秦嶺國家植物園 編輯 王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