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乾生:呼籲行業內相互合作 共促空中絲路發展

國際在線2017-08-25 14:23:24

活動_fororder_圖片4_副本

  西安市工業和信息化委員會巡視員金乾生接受國際在線陜西頻道專訪(馬淑媛 攝)

  國際在線陜西頻道報道(王偲瑤):“通航飛機就是讓有飛行夢想的人,插上飛翔的翅膀。”西安市工業和信息化委員會巡視員金乾生説。8月24日,正值第五屆中國國際通用航空大會開幕之際,這位曾被媒體戲稱為“中國通航第一人”的金乾生,接受國際在線陜西頻道專訪。

  採訪中,金乾生就通航産業與“空中絲路”的關係、如何更好的構築“空中絲綢之路”、通航産業現有的發展模式利弊等方面對話國際在線陜西頻道。

  國際在線陜西頻道:目前,空中絲綢之路的提法成熱詞,您如何理解通用航空與“一帶一路”的關係

  金乾生:“一帶一路”倡議是我們國家重大的、意義深遠的倡議。這對中國的影響既是深刻的,又是長遠的。首先在現代産業體系裏,最重要的是交通體系,交通體系的構成包括鐵路、公路、水路,這三者都在陸地上。更更現代化的方式——通航飛機在空中。所以,如果説要構建21世紀的絲綢之路,其中空中絲綢之路更加重要。故我認為我們發展空中航線包括以空中航線來帶動航空産業發展,會對我國這個行業産業轉型升級産生極大的推動作用。從這兩個方面來講,無論是珠海航展還是西安通航大會,通過會展平臺把國內、國際航空方面的各種各樣的要素吸引到中國來、共同參與,非常有意義。

  “一帶一路”倡議為通航産業的發展提供了機遇。通航産業的發展同時也促進了“一帶一路”互聯互通。例如在我國,由於高鐵的迅速發展使得“支線航空”失去很大的市場,但是在國外部分區域卻仍有很大的發展潛力。

  國際在線陜西頻道:在大家都十分關注通航産業的今天,如何辯證的看待該行業發展

  金乾生:這幾年,通航産業的發展確實頗有成效。從最初的鮮有人知到現在的“熱詞”,是值得肯定的進步。但仍存在一些問題,其一,隨著“一帶一路”倡議的發展,國際科技、經濟、文化、經濟合作的深化,使得大家對通航有迫切的需要。但是,我國航空産業目前的發展還無法滿足這樣的需求。現在我們的發展模式大多仍以國際合作為主,自己生産製造為輔。我希望我們能夠反過來,增加自主研發、創新的佔比,因為發展通航産業的目的是希望帶動我們自己的産業升級。

  其二,航空産業不僅僅是民用産業,也是關乎國防安全和國家戰略的重要産業。近年來,在這一領域,多有惡性競爭等不利於行業發展的現象,不利於共同發展。過去10年來,我一直在呼籲合作,企業與企業、園區與園區、地方政府與地方政府、中國與國際,應在合作中互相學習、互相支持、互相配合 ,齊心協力推動航空産業發展。

  國際在線陜西頻道:值此盛會之際,您認為中國國際通用航空大會的意義在哪?

  金乾生:10年前,通航産業在我國的發展微乎其微。從我們10年前建立第一個通用航空産業園,到現在全國已經上百個。當年之所以要策劃和實施這樣一個會議,一是希望讓更多的人了解通用航空,從推廣科普的角度來做。在大眾的印象裏,航空給人的第一感覺就是高精尖、高大上,很多市民老百姓對航空有距離感、陌生感。沒有全民參與的行業,要做成産業很困難。

  其二是作為一個專業性的平臺,它是要把全球的産業鏈要素在這裡匯聚、展示、交流洽談。主要目的是促進交流與推動合作。

  其三是我們希望在通航領域更加專業,以此帶動中國通航産業大發展。通過國際交流合作、學習、引進、消化吸收來提升我們自主研發的能力。比之前幾屆,第五屆規模更大、人氣更高、內容更豐富、更深入、論壇更專業。

  我們可以憧憬未來10年或20年後,私人小飛機、公司公務機也會像家用小轎車一樣普及。相應的我們需要基礎設施,就像每個縣都有公路一樣,要有通用航空機場,利用空中航線互聯互通,形成一個重大交通網絡。

  從“一帶一路”倡議來講,通航産業是國家發展大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讓中國發展融入國際、融入世界的一個重大機遇。我希望大家持續不斷的努力工作,讓我們國家通航産業得到健康發展。

 

—  相關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