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在線陜西頻道報道(楊舒曼):8月25日,2017中國國際通用航空大會首屆通航大會創新創業大賽決賽在西安綠地筆克舉辦,作為首次在中國國際通用航空大會上舉辦的賽事,創新創業大賽吸引了行業翹楚、權威專家及國內外著名投資機構的深度關注。
搭建溝通橋梁 聚集産業力量
2017中國國際通用航空大會創新創業大賽,是中國國際通用航空大會執委會、聯合國頂級學術及研究單位、相關政府機構、行業領軍企業、著名投資機構,共同舉辦的重磅專業大賽。
這場歷時三個月的大賽,一共吸引了有343個項目參賽,其中符合參賽標準的項目達到116個。借助於“通航大會”的影響力,本次大賽還吸引了很多創新創業專業人士會來現場參賽、觀賽,這些專業人士的參與,有助於突破傳統行業人士的線性思維,賦予“通航”新的生命力,為行業提供新的發展空間。
從領煜地效飛行器項目到北斗低空監視系統應用項目,從飛機勤務全新能源解決方案項目到超高強新型鋁合金材料項目……決賽路演現場,這些優秀項目可以説在創新性、前瞻性、競爭性、商業價值、可行性方面都達到國內一流水準,展現出通航産業的最新發展及未來潛力。
除了優秀的項目與團隊,這場創新創業大賽最大的看點就是匯集了通航産業的知名專家與學者,例如航空科技專家、自然科學研究員張聚恩,清華大學通用航空技術中心主任張揚軍,西安渭北工業區建設領導小組專職副主任金乾生等。可以説,創新創業大賽為參賽者和行業專家提供了一個互相交流的機會和學習提升的平臺。
正如首屆通航大會創新創業大賽組委會執行主席、西北通用航空協會理事長、西安航空基地黨工委副書記張炎所説:“能為這些熱愛通航、投身通航的人們提供平臺、搭建橋梁,讓他們綻放光芒,為通航産業凝聚更多力量,這無疑是最令人期待和值得欣慰的。”
重視創新人才 培育文化土壤
有人説,通用航空産業的創新發展,必須由創新的人才來幹,人才是通航産業發展的核心要素。在我國通航産業的發展中,必須優先考慮通航創新人才的發現與培養。
世界首個海陸空三棲飛行汽車、空中無人化作業方案……當一個個創意無限的想法變成可實施的方案,並展現在大眾眼前時,創新創業大賽發現創新人才的途徑也逐漸凸顯。
清華大學通用航空技術中心主任張揚軍在接受採訪時説道,在通用航空大會上,同期組織舉辦通用航空大會創新創業大賽,是吸引、發現優秀通航創新創業人才的有效途徑。通過大賽營造通航創新創業氛圍,弘揚通航創新創業文化,發現創新人才,促進通航創新人才與國家政策、市場需求、金融資本結合,培育人才和凝聚人才,對於我國通用航空這一戰略新興産業的發展具有非常積極的意義。
此外,中航重機股份有限公司董事、副總經理喬堃也表示:“這次大賽的意義不僅在於發現項目、發現人才,起到對接資本的作用,更大的作用在於讓更多人認知航空,參與航空。中國的航空太需要創新人才了,期待這樣的大賽能夠激發起更多優秀人才加入到航空創新創業的隊伍中來。”
除了本次創新創業大賽,在展區現場,大會還特別設立了通航科普體驗展區,佈置了航空科技體驗、航空創客教室、航空藝術教室、模擬飛行教室、通航集市等群眾喜聞樂見的互動區域,開展飛行模擬體驗、VR飛行探秘、AR飛機拼裝、飛機藝術塗鴉等航空文化活動,並融入航空科普和愛國教育,讓廣大青少年體驗通航魅力,感受飛行樂趣。
就“民用航空”而言,“通用航空”還是一個讓大眾比較陌生的領域,但是在文化土壤的培育和通航人才的發掘上,通航大會及首屆創新創業大賽正在踐行自己的使命和擔當,培育通航文化土壤,發掘創新人才。
釋放投資信號 通航産業未來可成熱土
2016年5月國務院辦公廳下發了《關於促進通用航空産業發展的指導意見》。
到2020年,建成500個以上通用機場,通用航空器達到5000架以上,年飛行量200萬小時以上,通用航空機場基本覆蓋所有地級以上城市、農産品主産區、主要林區、50%以上的5A級旅遊景區。
鼓勵區域間通用機場加強協作,疏解樞紐運輸機場非核心業務,加快通用航空空管、油料儲運、運營、維修等服務保障設施建設,通用機場建設加快將大大拉動空港裝備的需求。
要求構建國家通用航空業研發創新體系,鼓勵建立通用航空業創新平臺,提高通用航空器自主研發和製造能力,國産通用航空器在通用航空機隊中的比例明顯提高。預計通用航空業經濟規模超過1萬億元。
近年來,中國政府逐步加大了對通用航空的支持力度,從國務院到民航局都出臺了一系列促進通航業發展的政策,尤其鼓勵民營資本進入這個領域。《意見》的頒布,為投資者和業內企業展示了廣闊的市場前景,增強了對通用航空産業發展的信心,極大地鼓舞了本領域的研究機構、企業和投資方。
張炎表示,通用航空産業是一個大眾的産業、接地氣的産業,從整體上看,未來通航産業是一個朝陽産業。創新創業大賽啟動報名以後,參賽項目特別踴躍,評委中也不乏投資行業的專家,他們在接受邀請後積極參加,是因為他們看到了新鮮的産業。現在的社會資本存儲還比較大,但是社會可投資的項目大家還在選擇。通用航空等朝陽産業變成了他們首要選擇的方向,所以今年有更多的投資者關注創新創業大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