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村離福地湖近,群眾想通過福地湖旅遊資源開辦農家樂,沒想到縣上這麼快就組織培訓機構的老師來到村裏辦農家樂培訓班。老師現場培訓,還讓我們上手操作呢,我學到了不少知識。”日前,宜君縣宜陽街道辦下官莊村村民任王忠高興地説。自就業産業扶貧工作啟動以來,宜君縣立足當地群眾缺技術的實際,不斷創新培訓方式,將就業技能培訓辦得更接地氣,實現“培訓一人,就業一人,脫貧一戶”的扶貧目標。
形成具有宜君特色的“三單聯動”培訓模式。一是企業提供崗位訂單,解決用工難問題。與各用人企業召開聯席會議,企業按照用工需求向就業局提供崗位訂單,提高了效率,節省了資源。二是就業局提供貧困勞動力名單,實施精準培訓。在就業扶貧摸底調查中,實施“一人一策”就業幫扶,根據貧困勞動力的意願,需要就業的直接提供適合自身的就業崗位,需要技能培訓的提供技能培訓。三是培訓機構設置培訓菜單,滿足參訓人員“口味”。全縣審批了8家民營培訓機構,各培訓機構根據培訓人員的就業意向及要求科學設置培訓菜單,讓參訓人員都能學到自己想學的技術,有力提升了貧困勞動力技能水準。
始終堅持因地制宜、因人施教,狠抓“分類式”培訓,增強工作實效。結合當地産業現狀,採取邀請專職老師和當地從事行業生産經驗豐富的“土專家”相結合的培訓方式,開展“上門式”培訓,將課堂搬至群眾家門口、田間地頭,邊理論授課邊實踐操作,讓群眾聽得懂、會操作,切實提高了培訓實效。根據貧困勞動力需求開設了風味小吃、工藝品編織和蘋果樹管理、養殖等專業。截至目前,共開展職業技能培訓班22期,培訓1119人,其中培訓建檔立卡貧困勞動力573人,進一步提升了勞動者素質和就業技能。(記者 栗波 通訊員 馮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