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ChinaNews閱讀

鄠邑區制秤手藝人造出“重量級”桿秤

西安晚報2017-08-31 14:53:03

活動_fororder_f8b156c2006b1b11a85d05

  近日,鄠邑區秦渡鎮西街民間手藝人楊衛斌製作了一桿長1.5米且能稱起190公斤重物的桿秤,堪稱桿秤中的重量級,尤其是獨具匠心地在秤桿上鑲嵌著二十四節氣的秤花,給古老的計量衡具桿秤賦予了新的內涵。

  8月29日,記者來到鄠邑區秦渡鎮西街楊衛斌的秤鋪,楊衛斌正對剛剛製成的一桿大秤進行最後的打磨、校秤。這桿大秤做工精緻、光滑锃亮,上面除了鑲著點點秤星外,用銅絲鑲嵌二十四節氣的秤花尤為引人注目,立春、雨水、驚蟄、春分、清明、穀雨、立夏……字體漂亮、新穎別致,桿秤的背面還鑲有吉祥如意的美術字。

  “試秤!”楊衛斌從鄰家借來一根長棍,大家又抬來一大袋小麥。大秤稱東西,那可是一項體力活,只見楊衛斌用塑膠繩係牢袋子,然後用秤鉤挂住繩子,他和鄉黨一起稱重,好傢夥,60公斤重。“這不算啥,咱這桿秤能稱重190公斤。”楊衛斌自豪地説。“以前農村稱重都用這種大秤,現在已經很難見到了,這次看到這麼大的桿秤太親切了,而且秤桿上鑲著二十四節氣的秤花很有創意,還能普及全年的節氣知識。”來店裏參觀的劉師傅説。

  “這桿大秤用黃楠木做秤桿,鋼做提鈕,結實耐用,二十四節氣的秤花由截成節節銅絲一點點鑲嵌上去。從今年7月份開始設計製作,到8月28日完工,既可稱重,又可收藏。”楊衛斌説,去年中國二十四節氣成功申遺,被正式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産代表作名錄,令人自豪和鼓舞,桿秤與二十四節氣的農事活動密不可分,將桿秤鑲上二十四節氣的秤花既接地氣,也能更好地弘揚中國優秀傳統文化。

  據了解,今年42歲的楊衛斌出身於制秤世家,他從18歲起就跟著父親學習製作桿秤,制秤已有24年了。近年來電子秤廣泛普及,桿秤漸漸地在人們的日常生活中退出,但他始終堅守著這門老手藝,傳承著木桿秤的製作技藝,如今主要為一些收藏愛好者製作微型桿秤和大秤。(記者 黃亞平)

 

 

 

—  相關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