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ChinaNews閱讀

洋縣建立“五幫五扶工作機制”傾心幫扶群眾脫貧

國際在線2017-09-01 16:48:30

  國際在線陜西頻道消息:地處漢江之南的陜西省漢中市洋縣磨子橋鎮二龍村,共469戶1661人,坡地少,林地多,歷來是貧困村,有152戶貧困戶,貧困人口526人。

  面對貧困人口多,貧困發生率高,先天條件不足的困境,怎樣脫貧成了橫在包扶單位洋縣紀委面前的一大難題。駐村工作隊和第一書記深入了解情況,在深刻分析脫貧發展路徑基礎上,因地制宜、因戶施策,建立了“五幫五扶”助脫貧工作機制,為二龍村找到了一條行之有效的脫貧之路。

  幫思想疏導  扶脫貧志氣——積極主動幹起來

  5月15日,洋縣紀委駐二龍村工作隊長李嚴來到貧困戶王文禮家裏,沒想到大門緊鎖。一打聽才知道,老王去地裏割草了。鄰居們都感嘆説:“他現在可勤快了,以前讓他喂頭牛農忙季節掙個錢,他都嫌喂牛麻煩,種莊稼整日不去地裏,沒事寧願打牌都不動彈……”

  王文禮是二龍村有名的懶人,在今年的脫貧攻堅扶志中變化最大,一改多年整日看電視打牌睡懶覺的習慣,天天在田地裏忙碌,養了一頭牛,種了2畝花生、2畝黃豆,除了自己家2畝水田外,還種了別人家2畝棄荒田。

  扶貧先扶志,致富先治心。“因病致貧、因學致貧……致貧的原因多種多樣,但長期不能脫貧的根源在於缺乏靠自己的努力去改變貧困狀況的志氣。”洋縣紀委駐村工作隊隊長李嚴認為,脫貧攻堅得先把貧困戶脫貧的志氣扶起來。

  洋縣紀委決定在二龍村開展“扶志工程”,既要扶貧困戶摒棄“等靠要”思想,樹立起自立自強的志氣,更要扶村兩委班子成員帶領群眾脫貧致富的志氣和信心。工作隊和村兩委班子座談,明確“部分富裕不算富,全村脫貧奔小康”目標,提出了切合村裏實際的産業發展建議。工作隊和鎮村組建了“田坎宣講團”,用順口溜、快板等形式,在田間地頭宣講扶貧惠民政策,工作隊員入戶走訪時,和村民一對一“微宣講”,把《洋縣脫貧攻堅惠民政策基層幹部口袋書》、《各類惠民政策》等“微讀本”,送到貧困戶手中,還找來當地的致富能手,在貧困戶培訓會上“微講述”,用村民們身邊的典型引導樹立起改變貧困現狀的信心。在“扶志工程”的引領下,二龍村村民積極參加種植農業合作社,産業幫扶158戶562人。

  幫技能培訓  扶脫貧本領——産業路上學本領

  “支書親自來咱家這麼多次指導技術,咱一定能把這2萬袋香菇種好,爭取發家致富!”二龍村貧困戶王建文看著村支書王文治一趟趟來他家給他指導,感動地對妻子説。

  今年二龍村許多貧困戶都有香菇種植計劃,可是在哪買種、怎樣滅雜菌、怎樣接菌種等這些常識和技術知識都不知道,村支書王文治已經有十幾年的香菇種植經驗了,他毅然擔任起村裏的香菇種植免費技術人員,親自上門,從引進菌種、購買麩料,到怎樣滅菌、怎樣接種、怎樣采收等,都一一詳細指導。

  7月10日至12日,二龍村迎來了洋縣扶貧辦和洋縣勞動服務局、農業局等部門組建的農業産業扶貧專家服務團,來村裏開展“貧困人口勞動技能培訓”活動,專家們對畜病防治技能、中藥材種植、菌類種植等實用技能培訓進行了詳細的培訓,受到了村民們的熱烈歡迎。工作隊又邀請了二龍村的香菇産業、元胡、烏藥等3名種植戶的“土專家”現場講解,還到貧困戶家中現場查看設施、講解技術要領。

  據了解,今年洋縣組建的農業産業扶貧專家服務團,設立了糧油、蔬菜、果茶、畜牧、農機5類10個服務隊,對110個貧困村的産業扶貧技術進行包抓服務,集中對貧困勞動力開展25項種植技術和10項養殖技術産業技能、職業技能、就業創業扶貧政策相結合的三項培訓,截至目前已開展各類實用技術培訓650余場次,對4000余戶貧困戶進行了種養殖等多項實用技術指導,對1100余名貧困勞動力進行了産業技能和就業創業技能培訓。

  幫産業發展  扶脫貧途徑——持續增收強信心

  村民思想意識發生改變的同時,村裏經濟發展的步伐,也在邁進。“經過仔細考察比較,二龍村確定了把香菇種植和養羊作為村裏脫貧的主導産業。”第一書記楊軍釗告訴筆者。駐村工作隊和村幹部確立了以香菇種植和養羊、中藥材種植産業帶動群眾脫貧致富的政策,抓住農業種植專業合作社這個龍頭,推行“合作社+農戶”模式,為香菇合作社註冊了“春舞山”和“春運”兩個商標,根據農戶實際自行選擇自主創業、合作、託管和合作社務工等各種方式,對二龍村158戶貧困戶實現了産業幫扶全覆蓋,去年有112戶入社農戶受益,今年已經發展袋料香菇20萬袋,椴木香菇6000余架,參與的貧困戶兩年內均可實現增收脫貧。

  除此之外,二龍村農業種植專業合作社養羊産業投資12萬元購進布爾山羊160隻,為村裏有産業發展願望但無技術的40戶貧困戶託管起來。“國家對貧困村産業發展扶持力度大,貧困戶不但可以領到産業補助,賣掉後還有一筆收入。”村支書王文治信心滿滿。

  除了專業合作社幫扶發展外,工作隊還引導貧困戶因地制宜發展産業,今年二龍村共種植元胡500畝,烏藥300畝,烤煙280畝。

  幫解決困難  扶脫貧硬體——山村聯出大變化

  修路,是貧困村脫貧繞不開的課題,二龍村同樣如此。提起修路,村文書陳金國給筆者講了一件事,二龍村一組原有路基較窄,要拓寬至4米,就要佔用部分農戶的水田和坡地,村民們意見無法統一,村幹部來到組裏召開村民會議,引導組裏成立了組間道路3人協調小組,全權處理道路建設中出現的問題,在他們的努力下,沿途10多戶田地受損的村民,沒有一戶有怨言,村民李建軍原來對賠償金額有異議,工作隊員幾次上門做通了他的思想工作,當道路修到他家附近時,他二話沒説便把自己還沒成熟的玉米砍掉,沒有耽誤一天工期。村裏的老人感慨的説:“走了多年泥路,現在有了好政策,國家出錢來給我們修路,我們還有什麼捨不得!”

  二龍村五組有一條彎彎曲曲的小河穿村而過,因為沒有橋,住在河對岸的村民出村子只能蹚水而過,“天晴還好,下大雨河水暴漲,很不安全。”文書陳金國説,為了解決這一難題,駐村工作隊把修橋當成了一項重要任務,洋縣紀委書記郭華積極協調相關部門項目,爭取到資金9萬元,為村裏新建1座橋梁,這一舉措,得到了村民們的大力支持,很快,一座跨度15米的新橋架了起來。

  脫貧攻堅以來,二龍村15個組將拓寬硬化通組道路25公里,建灌溉抽水基站1個,渠道3公里,新建人飲工程8處,為十二個組進行池塘清淤砌護,為每組新挖3口池塘。日前,村兩室一院已開工建設,其他基礎設施建設項目均進展順利。到今年10月,二龍村將實現戶戶出門水泥路,家家生活自來水,村裏的基礎設施建設面貌將大為改觀。

  幫環境整治  扶健康生活——要富還要更健康

  在二龍村,有因病致貧的貧困戶43戶,駐村工作隊注重做好健康政策宣傳,協助村上建立完善貧困戶健康管理數據庫,實行動態管理,採取針對性措施積極幫扶。聯繫扶貧辦、衛計局和醫療單位,定期開展送政策、送服務、送健康等活動,確保合療和大病保險參與率達到100%;加強門診保障、住院保障、慢性病保障、殘疾人保障、大病保險保障和貧苦戶簽約服務、上門服務。同時,及時了解低保戶、五保戶的生活情況,與民政部門對接,密切關注他們的生活狀況,確保二龍村20戶低保貧困戶、11戶五保貧困戶生活有保障。

  二龍村新修、拓寬道路的同時,栽植了綠化樹木,在村子裏積極打造“墻體文化”,利用院落圍墻,繪製“弘揚傳統美德”、“中國夢”等主題繪畫、書法作品。村裏開展“村級道德模範”評選,在村裏張榜公佈,形成人人爭做“好人”和“道德模範”的濃厚氛圍。此外,村裏還邀請洋縣“文藝+政策”演出小分隊來村上演出,下一步,村裏還要組建農民小劇團,自編自演身邊的好人好事。村主任熊富坤説:“通過文化宣傳一些社會正能量,使全村百姓能夠在精神文明方面得到提升,促進鄰裡和諧。”

  通過近一年的工作,隨著洋縣紀委“五幫五扶”工作機制不斷深化,二龍村計劃建設公廁1個,布設路燈130盞,對二龍村469戶進行一建三改(改廚、改廁、改圈),建村級衛生室1個,建文化廣場1個,建設污水排水溝、垃圾池,實施牛(豬)廄改造等項目。今天的二龍村,寬敞潔凈的水泥路來往縱橫,粉墻紅瓦的民居散落在青翠的樹木背後,整潔美觀的村容村貌讓人眼前一亮。

  洋縣縣委書記胡瑞安表示,“五幫五扶”脫貧機制幫的是一戶戶貧困戶,扶的是貧困戶的致富決心和信心,付出的是一腔真情,收穫的是暖暖的民心,讓幫扶工作和全面從嚴治黨向基層延伸有了更實抓手。目前這一做法已經在洋縣全面推廣。(供稿 洋縣縣委宣傳部 劉穎 翟志宏)

—  相關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