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在線陜西頻道報道(王偲瑤):近日,2017中國國際通用航空大會在西安召開。今年,捷克將西安作為“2017‘一帶一路’之捷克年”系列活動的四個合作城市之一,攜多家航空企業組團參展。開幕當天,捷克共和國工貿部副部長巴特爾(Vladimir Bartl)接受國際在線陜西頻道專訪。
國際在線陜西頻道專訪捷克共和國工貿部副部長巴特爾(馬淑媛 攝)
國際在線陜西頻道:這是您第幾次來西安?如何評價這次展會?
巴特爾:這是我第三次訪問中國,也是第一次來到西安。這次展會我們也取得了積極的成果。我相信自己還會有機會再次來到這裡。我很高興的看到,捷克在本次展會上此次帶來了全新的機型,更重要的是它也已經獲得了第五張適航認證。
國際在線陜西頻道:為什麼來西安參加中國國際通用航空大會?
巴特爾:此次參展是中捷航空合作長期計劃的一部分。目前我們已經取得了第五張適航認證,標誌著兩國在通航領域的積極成果。同時我們正在展出的L410機型,是一款可以容納19名乘客的區域運輸機型。我們相信在不久的將來該款機型也會成功取證。我們也相信,通過此次展出,該款機型會被更多人認識,並廣泛應用於區域通航中。
國際在線陜西頻道:請您談談中捷在通航領域的合作及未來發展。
巴特爾:中捷之間在四年前展開通航領域的合作。我們致力於為中國提供全方位的解決方案。這意味著捷方不僅僅只提供飛機,同時還提供飛行員培訓,基礎設施建設,航空運行管理,以及航空法規制定各個領域的解決方案。
此外,中捷之間的一個很大的共同點在於,大約25年之前我們都還沒有通航的概念。國內空域主要由空軍進行管理,當然另一個於此相關的問題是,飛行員培訓還不對社會開放,也不能應用於休閒飛行領域。在那之後捷克的空域開放速度很快,也應運而生了大批從事小型和輕型運動飛行器製造的企業。在此時期,大約有18家捷克企業從事相關飛機生産製造。可以説,捷克成為了這個領域的大國。
作為中捷航空合作的一部分,中國民航總局每年都會派專家前往捷克。去年到捷克訪問的是飛行員培訓發照方面的專家,今年則派遣了航空運營管理領域的代表。我們希望利用這個機會和他們一起分享我們在通航發展過程中的經驗,同時也有一些我們走過的彎路和教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