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ChinaNews閱讀

渭南:多點開花打造秦東水鄉

陜西日報2017-09-04 11:29:39

  初秋時節,走進渭南市南湖公園項目建設工地,只見車輛在機器轟鳴中穿梭于工地,工人們汗水流滿面頰。這座總用地面積約65.9萬平方米、水面約15.2萬平方米的公園,不久將從藍圖變為現實,而渭南市民又多了一個休閒避暑的好去處。

  渭河穿城而過,支流橫貫境內,渭南並不缺水,只是水資源並沒有得到充分利用,對人居環境和經濟發展方面都造成制約。面對這一現實,渭南市從“柔性治水”大局出發,通過打造秦東水系,實現水從城中繞、人在景中游,著力讓群眾過上美好生活。

  渭南市在現有水資源基礎上通過自然水道修復、人工水道連接,建起縱橫成網、河湖連通、渠庫相通、濕地成片、湖泊鑲嵌、綠樹成蔭的生態格局;形成多線連通、多層循環、生態健康的柔性水網體系;全面提升中心城區河湖、濕地、灘塗等生態系統穩定和生態服務功能。

  在城市水系建設上,渭南充分發掘自然、歷史、人文多要素,突出“空間均衡、優化配置、生態改善、産業發展”的理念,以中心城市為重點加快引水入城,建立堤防、灘塗公園,形成水繞城郭、城水相依的水面景觀和親水活水城市景觀,進一步美化城市生態,提升城市品位。

  上世紀六七十年代,渭南每個自然村基本都建有一到兩處澇池,但近年來隨著鄉村經濟的發展,澇池人畜用水功能逐步消失,數量銳減。渭南市提出建設秦東水鄉時,將恢復和建設農村澇池、實現留水在村作為重要內容。為此,渭南市各級水利部門加大投入,對原來的澇池進行了清淤、擴大和修復,使重建的澇池不僅具有蓄排水功能,還和周邊的休閒廣場、人行步道、草皮護坡、文化墻、觀景亭等設施,成為村民休閒娛樂的景觀。

  渭南市澇池建設遵循能恢復蓄水排澇、能修復自然生態、能聯通區域水系、能惠及民生需求、能傳承歷史人文、能持續安全管護等思路,實現水土流失綜合治理、農村環境綜合整治和美麗鄉村建設、農業産業結構調整和農民脫貧致富、關中水系聯調聯通聯控建設等相結合,讓每一個澇池既能滿足鄉村防洪排澇、保垣固溝的需要,又能滿足老百姓文化生活、生態旅遊的需求。

  此外,渭南在水系建設上加快水利風景區建設,重點打造了合陽洽川濕地、大荔同州湖、澄城西河景區、白水林皋湖、華山水鎮等一大批水清景美、親水性強、文化深厚、社會知名度高的精品景區。(記者 陳聖強 )

—  相關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