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ChinaNews閱讀

全球工業4.0時代 陜西如何“智”勝未來

西部網2017-09-06 13:33:48

  工業是陜西國民經濟的重要支柱,“十二五”時期,陜西發揮資源優勢,工業發展取得了輝煌成就,工業總産值超過2萬億元,工業增加值連續超越上海、北京、山西、天津等4個省市,實現了從全國中下游向中等靠前水準的重大躍升和彎道超車,為下一步實現工業做大做強做優奠定了堅實基礎。

  但是,從全國來看,陜西工業總量不大、結構不優的問題依然突出。未來陜西該如何培育增量、做大總量,將陜西製造業繼續做大做強,今天秦知道就和大家聊一聊,在全球工業4.0已經成為大趨勢的今天,陜西的工業應該通過什麼方式“智”勝未來。

  確保“五新”戰略落地生根 深入落實“中國製造2025”

  陜西省十三次黨代會提出“培育新動能、構築新高地、激發新活力、共建新生活、彰顯新形象”的“五新”戰略。“五新”戰略也為陜西工業經濟發展提供了總的遵循。從工業領域來講:就是要深入落實“中國製造2025”,大力推動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調整優化産業結構。

  培育新動能,就是要“圍繞産業鏈佈局創新鏈,圍繞創新鏈培育産業鏈”,全力打造新的支柱産業,加快傳統産業改造升級,構建有競爭力的現代産業體系。

  構築新高地,就是要建設關中先進製造業基地、陜北能源化工基地、陜南循環經濟基地,創建國家級軍民深度融合示範區,建成絲綢之路經濟帶重要的産業高地。

  激發新活力,就是要大力發展民營經濟,建設一批工業強縣,形成大中小企業共同發展、中心城市和縣域彼此協同、多种經濟成分競相發展的良好局面。

  共建新生活,就是要充分發揮工業經濟在擴大就業、增加稅收、脫貧攻堅和節能環保中的重要作用,成為改善民生的重要支撐,生態建設的有力促進。

  彰顯新形象,就是要大力發展新産業、新經濟,改變過去資源性産業佔比過高、經濟外向度低的形象,形成高端、創新、協作、開放的陜西工業新形象。

  “陜西製造”轉型“陜西智造”勢在必行

  一直以來,陜西省工業在基礎及科教、資源、區位等方面存在一定的優勢,2016年7月,陜西省人民政府正式印發《〈中國製造2025〉陜西實施意見》,要求各設區市人民政府,省人民政府各工作部門、各直屬機構結合實際,認真貫徹執行,以推動我省製造業轉型升級和優化發展,加快實現由製造大省向製造強省轉變。

  《實施意見》明確對14個領域共100個項目提出具體建設要求,涉及總投資8041.79億元。《實施意見》中提出要著力打造現代化工、汽車、航空航天與高端裝備製造、新一代信息技術、新材料和現代醫藥等六大新的支柱産業,力爭到2021年,六大支柱産業工業總産值由2015年的5724億元增加到18000億元,佔全省工業的比重由2015年的28.1%提高到46%以上。

  這份《實施意見》標誌這陜西經濟將降低長久以來對資源性行業的過度依賴,向“陜西智造”轉型。通過轉型升級和優化發展,加快實現由製造大省向製造強省的轉變。這六大新的支柱産業分別為:

  新一代信息技術産業方面。陜西將著力培育積體電路、智慧終端、平板顯示、太陽能光伏、大數據五大重點領域,到2021年,力爭積體電路産業規模進入全國前三甲,單晶矽太陽能製備業成為全球第1位,光伏玻璃成為全球第2位,大數據産業進入全國第一方陣。

  汽車産業方面。陜西將實施“百萬輛汽車工程”,力爭到2021年實現整車産量達到110萬輛,實現産值3000億元,由目前的全國第19位躍升至16位,打造全國重要的自主品牌汽車和新能源汽車基地,成為全國汽車産業重要一極。

  高端裝備産業方面。陜西將將以“高端化、智慧化、服務化”為方向,鞏固優勢産業地位,加快新興領域培育,力爭到2021年,高端裝備製造業實現産值5200億元,飛機製造業保持全國前三位,3D列印産業保持全國第1位。

  化工産業方面。陜西將以煤制烯烴和煤制油為主要路徑,促進我省煤炭資源深度轉化,變資源優勢為産業優勢,力爭到2021年實現産值3000億元。

  新材料方面。陜西將保持鈦、鎂、鉬等産品全國領先地位,加快新産品研發和産業化,大力發展産品深加工,延伸産業鏈,培育一批滿足航空航天、裝備、電子等高端領域需求的創新型産品。

  現代醫藥産業方面。陜西將著力醫藥重點産品推廣,打造優勢品牌,力爭到2021年,實現産值1200億元。

  産業鏈助陜西工業“智”勝未來

  培育打造産業鏈,是陜西省委、省政府作出的一項重大戰略部署,對工業經濟加快轉型升級、實現追趕超越意義重大。省委書記婁勤儉明確指出,我省要“圍繞産業鏈部署創新鏈,圍繞創新鏈培育産業鏈”“充分利用工業體系完整、産業集聚度高的有利條件,延伸産業鏈條,完善功能配套,放大集聚效應,加快形成先進製造、航空航天、電子信息等産業集群,使實體經濟成為陜西騰飛的強勁翅膀”。

  當前,陜西省産業鏈數量偏少、規模偏小、關鍵環節缺失、總體處在中低端等問題依然突出。如何培育打造我省的優勢産業鏈,省工信廳提出按照“謀鏈、強鏈、補鏈、擴鏈”的基本思路,針對産業的不同基礎和不同特點,分類施策、精準發力。

  新時期的産業競爭就是産業鏈競爭。目前,我省一批優勢産業鏈正在形成,吉利30萬輛新能源汽車項目落戶西安,華為全球技術支持中心、中興智慧終端總部項目佈局陜西,一批産業鏈發展新的龍頭企業正在崛起。此外,支線飛機、鈦材料、煤制烯烴、機器人、3D列印等一批産業鏈也在加快發展,將為陜西工業實現追趕超越奠定堅實基礎。未來陜西將謀劃46條重點産業鏈,抓好500個總投資2000億元的重大項目建設。

  在産業鏈集群化發展方面,陜西著力提升工業園區發展水準。推動優勢工業園區創建國家新型工業化産業示範基地、推動重點縣域工業集中區轉型發展、加快建設小型微型企業創業創新示範基地。

  今後五年,陜西省工信廳將在在穩定傳統優勢産業發展的同時,把著力點放在打造新的支柱産業上,在項目建設、政策支持、工作機制方面全面發力,通過培育增量、做大總量,力爭到2021年,全省工業增加值達到1.25萬億元,全國排位提升至第13位,實現追趕超越發展。(作者 李杉杉)

—  相關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