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日來,三秦都市報報道了西安某大學一名大三學生借貸10來萬要還22萬,深陷“校園貸”一事,引發強烈關注。
昨日,一名曾做過“網貸中間人”的知情者聯繫到三秦都市報記者,向記者揭秘了“校園貸”的背後內幕,希望以自身經歷提醒大家,不要觸碰“校園貸”這一“高壓線”。
知情人稱當年也曾欠鉅款
這位叫小宇(化名)的知情人是李艷范的同學。
他告訴記者,自己之所以去做借貸中間人,是因為他也曾陷入“校園貸”的漩渦。
小宇説:“今年初,我還欠著40多萬元貸款,加上利息50余萬。”作為一名在校讀書的大學生,為什麼會欠下如此多的債務?小宇表示,因為生意賠了本。
“開始之所以借款,是因為之前經營的網店出了點問題,要給客戶賠款等等,一下投進去十幾萬。”小宇上高中時就自己開了家網店搞代購,但出事後幾乎賠進了他全部身家,“那時候就覺得不好給父母説,就通過借貸平臺借錢處理這件事,自己消費又高,反正到今年初一共欠了50多萬。”小宇開始尋求賺錢的辦法。很快,他發現了一個——做網貸中間人。
“因為我經常借款跟這些人打交道。他們一般貸出去一筆錢就有10%到15%的手續費,也不需要承擔什麼風險。我就想,自己很熟悉裏面的套路,應該不會有問題。”
到今年開學初,小宇“賺”的錢已經還清自己的欠款,於是他又回到學校打算繼續上學。
3種欺詐方式得留心 大學生借“校園貸”都用來做什麼?
小宇認為,“一般來説,單純的消費、旅遊借的錢不算太多,想想辦法都可以還得上。通常欠下幾十萬的有幾種可能,要麼是做生意虧本,要麼是網絡賭博。”
“在這個圈子裏,做仲介是一部分,另外一部分人只單純地抽取仲介費,還會有欺詐行為。”具體的欺詐方式,小宇列舉了最常見的3種。
“首先最常見的是,仲介發佈假的兼職信息,給報酬讓學生從學生貸款平臺裏借錢給他們。然後告訴學生不用還錢,內部會取消,只是為了刷單。但兩個月之後大學生就會收到平臺的催款消息。”小宇説。
“其次就是發生在熟人之間的欺詐,仲介自己沒有錢,但是又想在高利息平臺上賺利息,所以就找借錢人。一般的説法是你借我1萬元,我一個月後給你2000元利息。理想的話,仲介借到1萬元放進平臺,一個星期就賺到2000元了。但現在放出去的錢越來越不好收回,一旦資金鏈斷裂,那個人就要不停地去找別人借錢來補漏,最後大家都陷進去。”
“最後一種就是套現,這種適用於急著需要現金的大學生。”小宇説,仲介讓大學生用京東白條或者螞蟻花唄在網上買手機,寄到仲介的地址,然後再把現金打到學生的卡上。這樣一來,大學生就可以把互聯網上的額度變成實際的現金。
“這時候,有些仲介就是賺中間差價。比如一部蘋果手機是5000多元的話,仲介收到手機去賣了4800元,最後再給學生3000元。中間的那1800元就是仲介的服務費,大學生到手的錢還不夠60%。還有一些人品差的仲介收到貨就直接消失,把手機和錢都私吞了。” (記者 張晴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