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外國語大學推薦的哈薩克斯坦歐亞大學孔子學院中方院長鄧瀅,獲得了“2017最美教師”榮譽稱號。(西安外國語大學 供圖)
國際在線陜西頻道報道(李妍):“付出也是一種獲得,在哈薩克斯坦的兩年,我的幸福感和滿足感來源於孔子學院學生們對中華文化認知的加深。”由教育部與中央電視臺聯合舉辦的“最美教師”的評選活動,將於9月10日在中央一套、十套黃金時段播出,西安外國語大學推薦的哈薩克斯坦歐亞大學孔子學院中方院長鄧瀅,獲得了“2017最美教師”榮譽稱號。在教育領域工作二十餘年來,鄧瀅努力搭建中哈友誼的橋梁,傾情講好中國故事,用心傳播中國文化。
勇擔中華文化傳播使命 開拓哈薩克斯坦歐亞大學孔子學院發展新局面
鄧瀅在學習交流會上與學生合影。(西安外國語大學 供圖)
若説鄧瀅前往哈薩克斯坦歐亞大學與西安外國語大學共建的孔子學院擔任中方院長是臨危受命,一點也不為過。2014年,西安外國語大學時任中方院長和外派教師全部任期屆滿申請回國,但因當時外派教師待遇沒有落實,無人申請接任。在此關鍵時刻,鄧瀅雖剛升任科研處處長,孩子高考志願也還沒來得及填報,但她毅然挑起了重任。
赴任後,外方院長和中方教師全部換屆,鄧瀅在具體工作中面臨著場地不足、教師缺乏等各方面的困難,但她憑藉著出色的外語溝通能力和滿腔的工作熱情,打動了歐亞大學的領導和員工,很快使孔子學院工作走上了正軌。
孔院好歌曲比賽合影。(西安外國語大學 供圖)
作為歐亞大學孔子學院中方院長,鄧瀅以傳播中華文化、搭建中哈友誼為使命。在閒暇時間,她通過策劃組織一系列文化活動(諸如:新年晚會,歡樂春節,元宵喜樂會,慶祝納吾熱孜節,國際茶文化節等),舉行各類比賽(中國國情知識競賽,書法,繪畫比賽,孔院好歌曲大賽等),舉辦各類關於中國國情、傳統文化以及當代社會方面的講座,讓學生在切身體驗中進行漢語及中華文化的學習和感知。
在鄧瀅和她的教學團隊的共同努力下,歐亞大學孔子學院的學員數由原來的每年不足500人增至1000多人;不少學生通過自身努力,成為孔子學院獎學金生,被同濟大學,西安交通大學,西安外國語大學等中國知名大學錄取;在2016年和2017年舉辦的第十五屆和第十六屆漢語橋世界大學生中文比賽哈薩克斯坦決賽中,孔子學院學生分別獲得了冠軍和亞軍。
工作忘我 曾被急救送往醫院
鄧瀅與學生書寫中國字。(西安外國語大學 供圖)
看著學生們學習的熱情越來越高,鄧瀅的使命感也越來越強烈。但因長時間伏案和加班,鄧瀅的腰椎變形壓迫神經,致使她昏倒在辦公室,被急救送往醫院。由於病情嚴重,醫生建議她回國治療,在學校相關領導的催促和勸導下鄧瀅回國做了腰椎手術。
雖然住院期間生活尚不能自理,但鄧瀅沒有一天和孔院中斷過聯繫。鄧瀅惦記學生,學生更惦念鄧瀅,得知鄧瀅生病回國治療後,學生們天天詢問她的恢復狀況,並自發地請求中方老師教授他們一首中文歌曲,表達對鄧瀅的祝福,於是一首《祝你生日快樂》便被改編成了《祝你早日康復》。
“這件事讓我非常感動,孩子們特別可愛,生活沒有太多大起大落的故事,但在點滴相處之中,我們一起分享籌備活動的辛勞、比賽的榮譽、節日的快樂,這種溫暖才是最動人的。”於是,在醫生告知鄧瀅可以坐飛機的第二天,她就起程離開西安,孔院中哈方工作人員及學生為此深受感動。
傳道、授業、解惑 為更多外國學生提供發展平臺
學生與鄧瀅進行學習交流。(西安外國語大學 供圖)
談及當初惜別家人,遠赴哈薩克斯坦任職的決定,鄧瀅坦言:“和孩子分別那一刻,我內心其實是不願意走的,但既然我答應了,就要一諾千金。”作為一名教師,傳道、授業、解惑是鄧瀅的信仰,為人師表是她對老師的定義。
在哈薩克斯坦工作期間,鄧瀅了解到,當地學生對中國充滿了嚮往,許多學生希冀能有機會來中國讀書,甚至就業,然而受當地經濟發展條件等各方面因素的影響,很少有人能夠圓夢。
為了給學生提供發展的平臺,鄧瀅積極聯絡哈薩克斯坦國家博物館、中國人民畫報社、中國社會科學院、北京語言大學、湖南師範大學等中哈兩國教育和文化機構,為它們相互間的合作與交流牽線搭橋;為西安外國語大學和歐亞大學在互派教師和學生,以及教學和學術方面的合作與交流貢獻力量;通過孔子學院獎學金的方式,推介優秀學生前往中國知名大學就讀;帶領學生赴中國西安、北京、上海等地開展夏令營活動,讓學生親身感受當代中國和中國歷史文化……
哈薩克斯坦學生迪亞希通過在孔子學院的努力,現成為西安外國語大學研究生一年級的學生。談及與鄧瀅之間的友誼,迪亞希用一口流利的漢語表達對鄧瀅的感謝。她説:“鄧老師非常和藹,她給了我一個在中國學習的機會,使我能夠繼續學習漢語,我們一起參加過很多漢語比賽,分享進步和收穫,她對我的人生産生了非常大的影響,在我心中有著很重要的地位,非常感謝鄧老師。”
而在鄧瀅眼中,學生對中華文化感知的加深、學業的進步才是她最大的滿足。鄧瀅説,在國家“一帶一路”的倡議下,哈薩克斯坦學生來中國的機會也越來越多,對中華文化的了解也越來越深入,她希望通過自己的努力繼續加深雙方的友誼,為傳播中華文化貢獻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