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安康市基層黨員和群眾中存在著人情風、盲目攀比風、低俗惡搞風、打牌賭博風等不良風氣,個別村幹部還借“婚喪嫁娶、蓋房買車、生日做壽”等紅白喜事斂財。今年上半年,安康市紀委通報了12起違反中央八項規定精神的典型問題,其中6起涉及6個縣的村幹部以婚宴、生日宴、孩子滿月宴、喬遷宴為名義大操大辦、收受禮金。
安康市委書記郭青説:“改變一個地方的陳規陋習,比改變物質貧困更難,但唯其難,才要做在當下、面向未來。”
讓道德典型激發脫貧動力
旬陽縣金寨鎮寨河社區的劉潑,身高不足1.5米、體重不過40公斤,家庭又接二連三遭遇變故。但他不怨天尤人、自暴自棄,種植烤煙7畝、養豬15頭,並新建了3間磚混房,被評議為正面典型,還榮登“陜西好人榜”。
今年初,安康市委1號文件要求開展道德評議、移風易俗、文化傳播、文明創建、誠信建設、依法治理“新民風建設六大活動”,提出“一年初見效、兩年大變樣、三年成新風”,把助力脫貧攻堅、改造不良習俗作為重點。
他們倡導“儉”,剎住紅白喜事大操大辦之風;倡導“勤”,樹立貧困戶是脫貧攻堅“主人翁”的思想;倡導“孝”,要求盡到贍養父母的義務。通過道德引導和法治規範雙輪驅動,重振社會秩序,弘揚時代文明新風。
旬陽縣委書記梁濤説,旬陽作為全市新民風建設的示範縣,通過新民風建設,有效解決部分群眾存在的“等、靠、要”思想,以及爭當貧困戶的現象。以黨建為引領,以法治、德治、村民自治“三治”融合為手段,以道德評議為抓手,以“三會兩榜一獎懲”為方法,紮實推進扶貧扶志,激發群眾內生動力。
安康大力弘揚人窮志堅、勤勞致富精神,開展“群眾説、鄉賢論、榜上亮”道德評議活動;在廣泛聽取群眾意見的基礎上,堅持問題導向和正反結合原則,重點圍繞好人好事、善行義舉和“不誠、不孝、不儉、不勤、不和”等問題,開展道德評議活動,宣傳褒獎先進典型,落實專人包幫轉化後進。嵐皋縣城關鎮萬家村的鐘光軍,腰椎以下因礦難癱瘓。以前,與鄰居吵個架都要上訪,要求給他“公道”處理。去年,縣上大力實施精神扶貧,扶貧幹部跟鐘光軍講收入發展、産業政策和人情道理,幫他建起了養豬場,樹立起自強自立的信心。鐘光軍説:“我突然覺得自己一生不能活得這麼‘窩囊’了,人殘但骨氣不能少。”
嵐皋縣委書記周康成説:“扶貧首先要挖窮根子,脫貧首先要從思想認識上脫貧。扶貧工作要堅持問題導向意識,實施‘評優樹模’‘移風易俗’和‘鄉風文明’建設,重振自力更生、團結友愛、誠信和睦風尚,規範人情消費,遏制鋪張浪費,勠力脫貧。”
讓鄉賢村規引導淳樸民風
最近,白河縣茅坪鎮棗樹村新修訂了《村規民約》,不僅規定“份子錢”不得超過100元,還將“忠孝悌義”“勤儉持家”等家規家訓內容寫入其中,提高了村民的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約束能力。
安康把新民風建設納入村規民約,建立健全紅白理事會、村民議事會、道德評議會、禁毒禁賭會等村民自治組織,用“一約四會”豐富新民風建設的載體。
他們把威望較高、公道正派的老黨員、老幹部、老教師和群眾代表等鄉賢,作為基層新民風建設的主要推動者,通過論理釋法、説教勸導等方式引導群眾見賢思齊,警醒教育行為失當的群眾。
白河縣委書記陳暉説,搭建道德評議這個載體,突出“村規民約”和“家風”建設,重點整治“紅白喜事大操大辦”“打牌賭博”,依法打擊黑惡勢力、地痞村霸,推動新民風建設深入人心、取得實效。
讓黨員幹部發揮帶頭作用
8月15日,漢濱區老城辦培新街社區黨支部召開黨員大會,專題研討“黨員如何發揮模範帶頭作用,推動社區新民風建設”。88歲的老黨員馬文忠在會上發言表態,要積極發揮黨員模範帶頭作用,做居民公約的踐行者、引領者、宣傳者。
安康運用“黨建+”系統思維,把新民風建設融入基層黨建工作全過程,以村(社區)為基本單位,在村(社區)黨支部的領導下組織開展工作,各村(社區)黨支部書記是第一責任人。“組看組、戶看戶、群眾看幹部”。
他們抓黨員、黨員抓,促進新民風建設紮根鄉土、深得民心;堅持人民群眾在新民風建設中的主體地位;創新教育群眾方式,既講大道理,也講小道理;既算經濟賬,又算道義賬;鼓勵群眾把好家規立起來、把好家教興起來、把好家風揚起來,以厚道家風涵養新民風。
安康市委常委、市委宣傳部部長羅雪劍説:“安康已步入新的發展階段,奮力追趕超越、實施綠色崛起、加快建設西北生態經濟強市和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迫切需要‘改造民風民俗,塑造時代風尚’,努力為全市最大限度激發發展活力、最大限度改善民生民利、最大限度增加和諧因素提供堅強有力的精神動力。(記者 鄭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