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ChinaNews閱讀

【精準扶貧看佛坪】佛坪多措並舉推進精準扶貧 合作社實現貧困戶全覆蓋

國際在線2017-09-19 10:31:57

  國際在線陜西頻道報道(李妍):“我們合作社充分發揮扶貧互助、産業帶動、引導農戶學習養殖技術,輻射帶動周邊6個鎮辦11個村,帶動貧困戶115戶。”佛坪縣德信土雞養殖專業合作社負責人肖世春説。9月18日,“精準扶貧看佛坪”網絡媒體主題採訪團隊來到陜西省漢中市佛坪縣,對佛坪在推進扶貧攻堅、産業發展、全域旅遊等方面取得的經驗成效進行集中採訪。

  “合作社+貧困戶”科學扶貧 全産業鏈助力脫貧攻堅

  佛坪縣地處秦嶺南麓,漢中市東北部,總人口3.5萬,總面積1279平方公里。佛坪縣境內水資源和自然旅遊資源豐富,森林覆蓋率高達90.3%,有“大熊貓的家園”和“中國山茱萸之鄉”之美譽。

活動_fororder_圖片2_副本

  佛坪縣森林物語養殖專業合作社帶動貧困戶規模化、科學化、可持續化養蜂(張勇 攝)

  佛坪縣森林物語養殖專業合作社成立於2015年,主要從事苗木、花卉、中蜂養殖等。李吉兵便是該合作社的負責人,合作社以資金、土地入股的形式,走“合作社+貧困戶”的産業發展道路,帶動貧困戶規模化、科學化、可持續化養蜂。

  李吉兵表示,中蜂養殖投資小、見效快、無風險,合作社實行‘代管、代養、統一生産、統一銷售’的産業發展模式,為18戶貧困戶代養中蜂180箱,並與貧困戶簽訂了兩年代養協議。目前已經完成第一次取蜜1150斤,年銷售額達4.6萬元,戶均收入2550元。

  “合作社+貧困戶”脫貧模式並不只存在於此,鑫之源魔芋專業合作社同樣用這種方式助力脫貧攻堅。

活動_fororder_圖片3_副本

  鑫之源魔芋專業合作社生産的魔芋豆腐(李妍 攝)

  鑫之源魔芋專業合作社負責人翟玉軍表示:“考慮到貧困戶缺乏良種和種植技術,我們以‘黨支部+合作社+基地+貧困戶’的産業扶貧模式,以資金入股和技術指導的形式,帶動90戶貧困戶種植魔芋400畝,通過技術培訓和實地指導,解決了貧困戶缺乏經驗、缺技術等發展産業難題。”同時他指出,為解決貧困戶缺資金和後期銷售難的問題,合作社為貧困戶免費提供技術指導和低價良種,進行契約式生産,發展訂單農業。

  據了解,今年魔芋生長態勢良好,預計可産魔芋300噸,銷售額可達1000萬元,貧困戶戶均收入可達6000元以上。

  合作社力量:提高貧困戶積極性 探索脫貧攻堅新思路

活動_fororder_微信圖片_20170919093016_副本

  佛坪縣德信土雞養殖專業合作社負責人肖世春(張勇 攝)

  佛坪縣德信土雞養殖專業合作社位於長角壩鎮,于2013年成立,2017年被陜西省農業廳命名為“陜西省示範合作社”。肖世春便是該合作社的負責人,而他本人就是通過土雞養殖實現脫貧致富,並帶動周圍村鎮走上了致富路。

  據了解,烏雞是該合作社的主要養殖品種,作為純種土雞營養價值極高,市場需求量大,前景廣闊。2017年佛坪縣德信土雞養殖專業合作社帶動貧困戶37戶從事養雞産業,其中18戶養雞5780隻,低價供應雞苗,養成後回收,養6個月後增收6900元,另外19戶貧困戶採取託管方式,共託管9200隻雞,大部分按投入資金的20%分紅,戶均3606元,有力的促進了佛坪縣的扶貧攻堅。

  長角壩鎮龍草坪村曾是省級貧困村,村“兩委”積極探索脫貧攻堅新思路,成立村級扶貧互助合作社,吸納全村15戶36人貧困戶加入互助合作社,探索“黨支部+合作社+鄉村旅遊+電子商務”的脫貧模式。

活動_fororder_圖片5_副本

  龍草坪村村支部書記李寧接受國際在線陜西頻道採訪(許文妍 攝)

  “我們村因地制宜培育富民産業,組織引導村民發展農家樂、林下經濟、冷水魚養殖等特色産業。”龍草坪村村支部書記李寧告訴國際在線陜西頻道,支部實行“2+1”(縣鎮幹部+村産業大戶+貧困戶)幫帶機制,每個黨員就近帶動2—3戶貧困戶發展産業。

  在採訪中,李寧表示,村扶貧互助合作社在成立短短4個月時間內,通過工程代建、電商服務等項目經營,截止10月,預計可盈餘40余萬元,為貧困戶股金分紅戶均超過3000元。“我們村集體經濟發展帶動老百姓致富,通過集體收入把村民最關心的問題——養老、合療集體代交,不需要村民再花錢,今年已經達到這個標準。”    

  據了解,“熊貓谷”景區位於龍草坪村轄區,常言道,“秦嶺有四寶,朱鹮、大熊貓、金絲猴、羚羊。”在這裡,你可以同時看到兩寶——大熊貓和金絲猴。龍草坪村以生態旅遊作為主打脫貧産業,發展農家樂,建立農家賓館,讓旅遊産業帶動全村經濟發展,助力脫貧攻堅。

—  相關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