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單車”也能讓貧困戶脫貧?不久前,合陽縣洽川鎮集中資金為2個村40戶貧困戶購置了224輛觀光旅遊自行車,統一交由旅遊公司進行經營,貧困戶參與利潤分成,一年可以收入3000—5000元。洽川鎮是國家4A級景區洽川風景名勝區所在地,素有“一條黃河,十里洽川,百種珍禽,千眼瀵泉,萬頃蘆蕩”之稱,特別是沿黃公路開通以後,洽川旅遊將會快速發展。洽川鎮根據區位優勢,確定“旅遊+脫貧共同奔小康”目標,圍繞旅遊産業、服務用工、旅遊産品開發和加工等實現貧困戶的脫貧致富。
42歲的李軍社是洽川鎮南菜園村貧困戶,他曾經依靠養羊脫貧,卻因為羊的市場價格波動,欠了5萬元的外債。借著合陽縣打造洽川景區,規劃建設萬畝荷塘項目的東風,南菜園村抓住這個機會成立九眼蓮專業合作社,邊發展觀光旅遊邊壯大地標産品九眼蓮這個産業。李軍社加入合作社務工種植蓮菜,年收入7萬元。沿黃公路的建設、貫通給洽川鎮全域旅遊發展提供了新機遇。2016年初,位於洽川風景名勝區的莘國水城正式開工,當年7月,洽川鎮投資800余萬元對景區風雅大道兩側進行了統一改造提升。景區建成了,遊客增多了,風雅大道兩邊的餐飲業也火起來了。隨著三産服務業快速擴張,用工的需求也多了,有勞動能力的貧困戶因此得以脫貧。
50歲的王建朝是洽川鎮莘裏村貧困戶,孩子經營生意失敗,家裏一下子欠了幾十萬元的債務。搭上了全域旅遊的快車後,他家無人問津的房子值錢了,經過政府統一裝修後很快租了出去,一年能收入5000元。再加上生態護林員崗位一年掙8000元,王建朝家的日子越過越好了。
合陽縣洽川葫蘆合作社主要經營葫蘆工藝品,旅遊業的興起讓葫蘆工藝品需求增加。合陽縣將這個合作社列為貧困戶産業幫扶基地,吸引當地的貧困戶婦女從事葫蘆藝術品加工,全鎮136戶516人從中受益。
今年4月28日,在合陽縣洽川鎮申東村旅遊扶貧産業到戶物資發放儀式上,貧困戶賈順虎領到了一台嶄新的採蓮機。他高興地説:“以前挖一斤蓮菜能掙兩毛錢,現在有了這個機子後,每斤可以掙到4毛錢,而且效率還高。”
依靠豐富的旅遊資源,如今的洽川鎮結合貧困戶的勞動能力和産業發展意願,圍繞打蓮菜、撿蓮頭、養殖奶山羊、旅遊産品開發四大産業,鼓勵、指導、支持貧困戶各展所長、各盡所能積極投身到就業、創業脫貧之中。(通訊員 秀珍 本報記者 馬秀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