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ChinaNews閱讀

69歲老人愛看書開舊書店

三秦都市報2017-09-25 11:09:24

  西安太華路立交附近,石福向的舊書店簡陋得連個門頭招牌都沒有。

  每天早上7點多開門,當他打開兩扇門,堆積在房子裏的書,從地板壘起來到天花板,頗為壯觀。

  對這個69歲的老人來説,生活時間的三分之一在收書,三分之一在賣書,另外三分之一在看書。

  昨天,來書店買書的人不少,石福向沒時間招呼顧客,他坐在門口的小板凳上,自顧自的看書。

  藏書2萬餘冊 每天外出收書

  石福向是藍田人,出生書香門第。他的父親曾是牛兆濂的學生,開過雜貨舖、染坊。牛兆濂有“關中大儒”之稱,是小説《白鹿原》中朱先生的原型。

  受父親影響,石福向從小便對讀書産生興趣,尤其鍾愛文史哲等書籍,理想是當一名老師。小學畢業後,家境窘迫,他輟學回家,當起了農民。“家裏的書看完了,就去村裏借書看。”1995年,石福向來西安玩,看到小東門有人賣舊書,他愛不釋手,蹲在路邊,一口氣看完一本書。“不當農民了,我決定賣二手書。”他給老伴説。

  1998年前後,石福向的舊書店開張了。近20年來,他三次搬家。書越收越多,種類也越來越豐富。從最初的文學、歷史類,擴充到了科技、經濟、期刊雜誌等等,達到兩萬餘冊。

  每天早上,石福向騎自行車外出收舊書。“撿漏”的機會很多,如果運氣好,甚至可以收到很多明清時的古書、孤本。他從幾個舊紙箱中,拿出他珍藏的一些“非賣品”,頗為得意地向三秦都市報記者展示起來,“好書是無價的,這些書,我要留給子孫後代。”

  開網店在網上賣書

  不僅看書,石福向還做筆記。對此,老伴有些不理解。“吃飯看書,睡覺也看書。”老伴向記者抱怨,每次做好飯,端在他跟前,總是要一次次提醒他吃飯,“經常是,我把飯吃了,碗洗了,他的飯還沒動呢。”

  這似乎是一種甜蜜的抱怨,“他眼睛都花了,每天戴著老花鏡熬夜看書,我是心疼他呢。”

  問起石福向每年能看多少本書?他笑著説,“現在老了,眼睛不行,但每年輕輕鬆鬆看一百多本書不成問題。”

  今年,石福向還在孔夫子舊書網上開了網店,開始轉型在網上賣書。他説,開書店近20年,最大的收穫除了讀書之外,就是認識了很多志同道合的老顧客,“我愛和文化人打交道,他們即便不買書,能聊聊,就很開心了。”(首席記者 宋雨)

—  相關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