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蓮湖區解家村安置小區,65歲的李女士正在院內健身器材上鍛鍊身體,小區內的樹木鬱鬱蔥蔥,院內有嬉鬧的孩子,專心打乒乓球、散步聊天的老年人。“回遷到這裡,這就是我們生活的常態。”李女士笑著告訴記者,得益於城改好政策,村裏家家戶戶過上了好日子。
據了解,近三年蓮湖區城(棚)改辦先後完成中堡子、楊家圍墻、解家村、大土門、曹家堡、潘家村、二府莊、西桃園等8個城中村和1個棚戶區五一巷項目的回遷安置,今年將完成西關村、金家堡2個項目的回遷。
拆舊建新 圓群眾新居夢想
在李女士的記憶中,沒有拆遷前,無論嚴寒酷暑,每天早上她第一件事情就是生火,“雙手總是乾淨不了,身上啥時候都有一股煙熏味。”她回憶,家裏的平房雖然每個月有一兩千租金,但租戶較雜,院子一年四季都乾淨不了。由於嘈雜、環境差、洗澡不方便,孩子長大後都出去租樓房住了。這一切在2015年得到了徹底改變,他們村回遷了,天然氣、水電、暖齊全,電梯上下,戶型搭配合理,一切都讓她稱心如意。領到新房的鑰匙,叫兒女回家慶祝,她的“安居夢”終於圓了。
多措並舉 高度重視安置房建設
村民如願回遷,這一切離不開蓮湖區城(棚)改工作人員的辛勤付出。“安置房建設關係群眾能否順利回遷,是檢驗城(棚)改工作的一桿尺規,隨著城(棚)改工作不斷向縱深推進,城(棚)改項目不斷增多,安置房建設數量不斷加大,管理服務的各種難度隨之加大。”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他們高度重視安置房建設。年初組織召開了安置房建設工作會議,簽訂了責任書,對目標任務層層分解,落實了工作責任;對在建項目工地,堅持“日巡查、周檢查、月通報、季評比”,隨時掌握工程進度和品質,對發現的問題及時予以糾正解決,全年下發整改通知書50多份;組織召開消防、防汛、安置樓建設等現場觀摩交流會,加強相關人員培訓,提高安全生産的意識。
創新工作 視頻直播選房各個環節
據了解,蓮湖區主要領導及分管領導對回遷安置工作高度重視。工作人員介紹,在每個項目回遷前該辦主要領導都會帶領相關工作人員多次到安置項目現場進行檢查,就工程進展、水電氣暖的管網鋪設及室內配套設施、室外道路和綠化、安置房樣板間、電梯的承載能力、小區的物業管理等都進行詳細的了解及安排,確保安置房及小區環境達到入住條件,讓回遷群眾滿意。
“在選房的過程中我們堅持高、中、低搭配,並在選房室內安裝了攝像頭,杜絕出現村民佔房的情況。”工作人員補充説,進入選房環節,領導小組辦公室詳細制定選房實施方案,將工作流程細化分解,對工作人員進行專業培訓,對選房的各個環節現場直播,確保了選房公平公正公開,真正讓群眾選得放心、遷得順心。
攻堅克難 超額完成城棚改項目投資
據了解,今年該辦計劃完成西關村、金家堡2個項目的回遷。目前,金家堡項目已于9月28日啟動回遷安置工作,在城改辦全體工作人員不懈努力下,于10月11日完成全部選房工作;西關村項目安置樓主體與內部基本完工,等待天然氣表的安裝及房屋測量報告,計劃于10月底啟動回遷安置。
棚戶區項目計劃完成順城巷北門至小北門段、順城巷玉祥門至西門段、灑金橋-蓮壽坊、青年路東段4個項目的徵收工作。目前,順城巷北門至小北門段、順城巷玉祥門至西門段兩個項目規劃已通過市政府常務會審批,完成調查摸底、改造意願徵詢和危房鑒定工作並取得立項批復。
截至9月底,該辦城改項目完成投資5.6億元,完成任務4億元的140%;棚改項目完成投資7.3億元(含大興新區),完成任務6億元的121%。
治污降霾 工地紅綠牌制度動態管理
據了解,目前蓮湖區城(棚)改辦監管的城(棚)改在建項目共13個,他們成立了以區城(棚)改辦主要領導為組長,分管領導為副組長,各科室負責人為成員的城(棚)改工地治污減霾工作領導小組,班子成員每人包抓2—3個工地;堅持每週由該辦主要領導帶隊組織一次專項檢查,重點對工地圍墻標準化、大門口沖洗設備、施工現場黃土、渣土覆蓋、施工道路硬化、灑水保潔制度落實等8個方面進行全面檢查;針對項目不同的工程進度採取不同的檢查方法,今年以來對監管的城棚改項目工地紅綠牌制度實行了動態管理。 (文/本報記者張艷芳 圖/本報記者王曉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