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則寶馬汽車與長城汽車合作的消息不脛而走。10月13日,長城汽車發佈公告,表示其與寶馬有過接觸,並探討了有關引入MINI品牌汽車的相關事宜,雙方合作“仍在初步探討評估之中”、“存在重大不確定性”。
寶馬與長城在國內的發展路線差異巨大,筆者認為,當下汽車企業面臨的新能源發展形勢是兩家企業接觸的重要原因,若達成合作,雙方的重點方向也很可能指向新能源産品。不可忽視的是,在可能達成的合作背後,也會對這兩家企業造成巨大影響。
對於寶馬來説,在國內增加新夥伴或對其産生一系列的影響。
眾所週知,目前寶馬汽車在國內的唯一整車合資夥伴是華晨汽車。華晨寶馬自2003年5月成立以來,通過其本土化特色的産品投放,銷量常年處於國內豪華品牌市場的前三位置。2014年6月,華晨寶馬合作雙方已提前將合資協議延長至2028年。
在9月舉行的2017年法蘭克福車展上,寶馬集團董事尼古拉斯·彼得在接受媒體採訪時曾表示:“寶馬在中國只有一個合資夥伴,我們對雙方的合作非常滿意,沒有任何計劃增加或發展另外的合資夥伴。”此前,寶馬汽車也不止一次地在公開場合表示其中國合作夥伴的唯一性。
在長城的聲明中提到,雙方或有意在MINI品牌方面展開闔作。筆者認為,MINI品牌與BMW品牌的車型有著較大定位差異,先天存在不同屬性。寶馬若有意擴大細分市場,決心嘗試新的在華發展路線,那麼尋找另一合作夥伴,尤其是投入MINI未來規劃的新能源産品,應對政策趨勢,這樣的可能性的確存在。
即使如此,一旦出現“兩個寶馬”的合資格局,將很大程度上考驗寶馬在市場發掘、製造相關供應渠道、售後服務領域的協調能力。不久前,“兩個奧迪”的風波已經能夠説明,由於豪華品牌在市場運作上的特殊性,在尋找第二個合作夥伴的過程中,容易出現一些問題。
對於長城而言,其對於新能源車型的需求或成為尋找合資夥伴的主要動機。
從去年開始,長城汽車一反常態地投入大量資金宣傳高端WEY品牌以及新車。由於新的變速器研發以及工廠建設等需求,長城在WEY品牌方面已傾注了大量精力與財力。與此同時,長城新能源車型的進展卻相對落後,目前僅有的一款C30EV車型可謂乏善可陳,WEY品牌的混合動力車型還在醞釀之中,暫時不具備任何“戰鬥力”。
面對“雙積分”政策的壓力,如果長城汽車想達成掌門人魏建軍所期望的“哈弗2025年突破年産銷量200萬輛”的目標,新能源車型的研發與銷售勢必將成為其一大課題。依靠長城自身的實力,用能耗相對高的SUV産品,去打拼新能源這個並不熟悉的領域,確實有難度。不久前,長城宣佈了將與河北禦捷展開新能源車的合作,這也從一個側面反映了長城汽車對於新能源領域存在較為迫切的需求。
寶馬與長城,一個是在中國市場深耕本土化多年的豪華品牌,一個是以SUV為主戰場的本土車企,如果雙方在未來存在合作的可能,目前來看新能源領域或許是最有可能切入的點。如果雙方對此都有濃厚興趣,那麼寶馬在國內“一夫一妻”的狀態便有可能打破。